移至主內容

聽聲辨位打棒球 視障者揮出希望全壘打

2025/11/27 21:00
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李彥均、唐晨晏、鄭翔俊/新北市中和區報導】因為看不見,就不能揮棒跑壘嗎?在新北市,一群視障者用聽覺與勇氣打破侷限,投入視障棒球。從看不見球到聽聲辨位,他們不只學會擊球,更學會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努力挑戰自我。「Just do it,不要想太多,先跨出來。」教練陳相瑞說。在蜂鳴聲與掌聲交錯的球場上,視障者也能打出全壘打,為自己爭一場勝利,揮出屬於自己的棒球人生。

↑視障棒球選手在練習中全神貫注,透過聲音判斷球的方向。攝影/鄭翔俊

潘瑋杰是身障棒壘球協會的理事長,身兼視障棒球夜魔俠隊的領隊,他兩歲時因高燒而導致左手萎縮,因此他了解身障球員會面臨到的困難;自2010年接觸到身障棒球後,潘瑋杰希望能幫助更多身障朋友,進而與父親一同創建了身障棒壘球協會,希望能建立一個多元的棒球平台,促進身障者的運動權益。潘瑋杰說道:「台灣人視棒球為國球,那我們怎麼能忽略弱勢者打棒球的權利呢?」他指出,現在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每個人未來都有失能的可能,促進弱勢運動權益或許某天也能幫助到自己,因此他為身障棒球不斷奔波、推廣,希望能讓身障者願意走出家門,一同投入到身障棒壘球的運動中,讓身障族群也能感受棒球的樂趣。

視障棒球夜魔俠隊的教練陳相睿在輔仁大學醒新社就讀時,便開始接觸視障棒球的訓練,也從訓練球員的過程中逐漸開始感覺到成就感,不知不覺中,也已經投入視障棒球的訓練二十年了。陳相睿目前與潘瑋杰都致力於視障球隊的訓練中,更希望未來能帶領球隊出國比賽,讓視障球隊能找到更大的舞台。

用聲音打出全壘打

陳相睿說道:視障棒球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的教學,首先要手把手的教導球員如何擺動手臂與腿部,建立正確的跑步姿勢,之後再教導球員進一步的棒球運動技巧。

守備訓練則是教導球員在聽到球的蜂鳴聲時,判斷好方位,利用身體倒臥進行攔截,若沒有攔截到棒球,球員就必須大喊「過」,讓後方的球員進行補位。

跑壘是棒球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視障棒球的壘包與常規棒球不同,盲棒採用120公分的圓柱體,內部建置蜂鳴器,只要選手碰觸到柱體就算上壘。由於球員在奔跑時,常會偏離方向,因此陳相睿會讓球員實際進行跑壘練習,讓球員累積直線衝刺的經驗。

打擊訓練需要利用內建蜂鳴器的壘球建立球感,讓球員學習如何透過聲音判斷球的方位,進行打擊,因為球員要透過聲音判斷擊球位置,往往難以準確進行揮擊,但透過不斷的練習、調整打擊姿勢、累積肌肉記憶後,能大致判斷球的走向,打出精彩的安打。

↑視障棒球規則介紹。製圖/鄭翔俊

球不是唯一的對手,視障球員的心理突破

對於視障球員來說,困難的不是走出家門,而是內心的恐懼,擔心自己無法跑動、擊球,甚至是人際交往。陳相睿強調,視障者如果願意直面恐懼,走出家門參加視障棒球的相關訓練,他們便會用最好的教學態度,讓視障者逐漸學習棒球的比賽方式,讓他們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靠自身的力量獨立的完成新鮮的事物,不論是棒球或是其他運動。

陳相睿以後天性視障球員黃柏青為例,黃柏青曾是一名廚師,因為意外導致失明,也因此無法繼續從事餐飲工作。起初,黃柏青認為他已經失去自己的一切,因失去希望而衍伸出自閉的傾向。但在接觸視障棒球後,黃柏青因為棒球運動帶來的快樂與隊友、志工們的關懷,逐漸敞開心扉,利用球場上一次次的打擊與跑壘,找回自信與希望,更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陳相睿更觀察到,一名郭姓球員,原本個性較為內向、不苟言笑,但在與其他球員的密切相處下,逐漸將話匣子打開,能夠更有自信地與其他陌生人聊天,也能在球場開懷大笑,他也利用棒球訓練的機會結交到許多無話不談的好友。

無障礙設施的創新

「每個人都有打棒球的權利。」這是潘瑋杰2018年遠赴美國華盛頓演講時,在球場旁看到的標語,而那個球場竟然就是華盛頓專門為身障者打造的,這段經歷也成為他回台後,推動無障礙運動空間的起點。受此啟發,潘瑋杰回台後在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的大會中提出願望:「是否能在台灣也蓋一座給身心障礙者的棒球場?」

「原本以為這樣的事情會石沉大海,因為畢竟在多達200人的會議上舉手表達這件事情,但沒想到居然有人迴響。」潘瑋杰激動地表示,新北市議員洪佳君主動上前,表示「我們來努力看看」,這才促成了台灣第一個專門為身障者打造的棒球場。球場也於2020年正式完工,成為身障棒壘球協會目前訓練和比賽的基地。

除了場地設施,人力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陳相睿認為,志工在場上的角色如同「保母」,協助球員行動、準備器材、確保安全。陳相睿坦言,通常練習時教練人數只有一、兩個,志工可以協助教練做訓練上的輔助,如幫忙撿球、安全維護等,大大減輕教練的負擔,讓教練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訓練執行。

視障棒球的未來展望

面對未來展望,潘瑋杰期待往「國際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他提到,希望未來可以成立「身心障礙大聯盟」等聯盟組織,讓任何想打棒球的身障者,都可以享受棒球的樂趣,甚至可以舉辦國際賽事,讓全世界的身障者共襄盛舉。「甚至未來我們可以培養身障者當上裁判,讓他們開始有穩定的收入。」潘瑋杰說道,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身障者在暢快地打球的同時,也能找到應許之地,進而改變他們的生活和人生。

採訪側記

這次前往身障棒壘球協會進行採訪,透過與理事長、教練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許多身障棒球的競賽方式與教學困境。實際接觸這些在第一線協助身障者的人員時,我們才感受到這份善良的份量多麼巨大,他們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幫助弱勢,甚至爭取海外競賽的機會。我們認為這份愛心是偉大且值得我們多加學習的。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8:12
▶︎ 02:59

揮出新「視」界

世新Online
3,257 0 114
▶︎ 02:06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