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口述影像作眼 視障者勇登非洲最高峰

2025/11/27 13:00
1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劉漢東、張沛紘/台北市中山區 報導】當你閉上雙眼,無法用視覺確認腳下落點的高度和距離,且腳下是帶有泥巴的路面,你要如何向前進?視障攀登員張雅惠在2025年2月與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前往非洲一起攻頂吉力馬札羅的山,以驚人的毅力,證明了「看不見,不等於做不到。」,「在登上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的那一瞬間,大家都感動的落淚而且互相擁抱。」張雅惠說道。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帶領視障人士張雅惠、李協興於2025年2月成功登上吉力馬札羅山的最高峰/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提供

張雅惠,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機械研究所碩士,在2004年研究所就學期間,由於熱處理實驗的爆炸事故,她的臉部遭遇了兩到三百度的高溫衝擊,導致她失明。

張雅惠的登山之路

張雅惠開始爬山的契機,源於一位名叫施宏錡的學長。施宏錡是她在台灣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認識的建築系學長,他是一位看得懂唇語的聽障人士,而張雅惠是一位視障者,平時都用唇語以及手機聽寫功能溝通。當時,張雅惠剛失明不久,對未來感到迷茫。施宏錡得知她的處境後,為了激勵她,便對她說:「我要帶妳去爬玉山,我們要組一個天殘地缺的登山隊。」2009年1月,施宏錡在張雅惠畢業後找她,再次提起這個夢想,施宏錡作為一個聽障人士,願意帶張雅惠一起嘗試,讓張雅惠深受感動,於是答應了施宏錡的邀約。

為了讓張雅惠能順利登上玉山,施宏錡在這次挑戰之前,先帶她爬了合歡東峰、合歡主峰和石門山,幫助她逐步適應3000公尺的高山環境。他們在爬山的時候也養成了許多默契,例如,拉一下背包是走太快,拉兩下則是需要停下來。正因為這些登山經驗,她才順利申請登玉山的許可。最終在2016年,張雅惠成功完成了玉山主峰的單攻(當天來回),從此養成了登山運動這個習慣。張雅惠表示,這次玉山攻頂的經歷,是她人生中僅次於挑戰吉力馬札羅山的痛苦經驗。

在2024年,張雅惠加入了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並在2025年2月健行登山會的協助下,與另一位視障者李協興一起登頂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的最高峰,為台灣視障攀登運動寫下了歷史,成為台灣首次成功登頂吉力馬札羅山的視障攀登者。

高山挑戰:攀登吉力馬札羅山的訓練與準備

健行登山會理事長黃一元指出,攀登吉力馬札羅山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技術或體能,而是海拔高度。當海拔超過三千公尺時,高山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且隨著海拔越高,發生的機率也越大,為了降低這個風險,隊員們在出發前接受了高偉峰醫師的指導,進行多次低氧訓練,以強化高山血氧適應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利用專門的低氧模擬機器,將氧氣比例降低,模擬高山環境,讓身體逐漸適應低氧狀況,這種訓練能刺激身體增加紅血球的生成,提升攜氧能力。

團隊平均每人花費8至9小時進行模擬3000至5500公尺高度的適應訓練,最高模擬高度達5500公尺,接近吉力馬札羅山的5895公尺。副領隊李再立表示,訓練期間透過血氧監測,確保成員適應良好,避免血氧低於80%。低氧訓練自去年11月初至今年1月中,為期兩個多月,並考量紅血球4個月的平均壽命,合理安排訓練時間以達最佳效果。

最後,馬偕醫院的邱毓惠醫師針對每位成員進行了血氧運動反應測試,在兩個多月的訓練下,張雅惠、李協興和其他隊員在血氧運動反應測試中表現優良,通過了高山症的考驗,準備在2025年2月開始協助兩位視障攀登者挑戰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的攀登活動。

視障者的勇氣與陪登員的無私支持

張雅惠、李協興兩位視障者在爬吉力馬札羅山時一前一後都有陪登員協助,負責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陪登員吳嘉惠指出,在陪視障者登山的時候,會揹著有繩子的背包,讓在後面的視障者可以拉著背包上的繩索,以此來感知前方地形的高低起伏變化。

除了身體上的感知,吳嘉惠也依賴口述影像3大準則:全景預報、動作指引與即時回饋來指導彼此。全景預報需要提供整體的環境資訊,幫助視障者建立空間概念,例如,右側5公尺有一片懸崖,沿著左側山壁前進;動作指引須提供具體行進建議,例如,前方有階梯,需抬腳20公分;透過即時回饋和幫助調整步調,可以建立信任關係,例如,風勢變大了,可能會影響平衡,稍微降低重心。

張雅惠與李協興回憶,在攻頂吉力馬札羅山的六天五夜中,第一天穿越泥濘的熱帶雨林,地面鬆軟難行,登山的隊友們都不慎踩到蟻窩,被螞蟻叮咬;第二天,由於下大雨,周圍的聲音幾乎被雨聲淹沒,連陪登員的口頭提示都聽不太清楚。登山本身就已經很麻煩,加上鞋子濕透,雖然穿著雨衣,但外面淋雨的同時,裡面也因為流汗而變得潮濕,整個人都感到不舒服,還好有陪登員的協助才能安全度過;相比之下,第三、四天他們來到了較乾燥的草原地區,地形稍微良好一些,路況類似高原地帶,相比之前的泥濘路徑,行走變得輕鬆許多,也在第四天正式完成攻頂。

張雅惠指出,在第五、六天下山的時候,她常常面臨失去平衡的危險,為了幫助自己感知地面狀況,她通常會先使用登山杖。由於視力的限制,她無法清楚知道自己即將踩到什麼東西,這使得行進時經常處於跌倒的邊緣。張雅惠說:「我自己也常常被絆倒,下山時保持平衡變得非常困難。每當我差點摔倒時,幸好右手有登山杖、陪登員撐住我,才避免了更嚴重的摔倒。」

當時吉力馬札羅山下的園區表定四點以前關閉,他們必須在四點之前抵達,否則就要在山上多住一個晚上。可是他們的體力已經在四天的攀爬中消耗殆盡,最後在時間的壓力下,園區為他們延遲了半小時關閉,當地嚮導送他們下山,結束他們的登山旅程。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六天五夜攀登與下山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的海拔變化圖/圖片製作 張沛紘

推廣運動平權: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的使命與願景

隨著台灣登山活動的興起,許多商業團體開始提供登山相關服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登山需求,但高齡人士或身體不便者仍面臨參與困難。黃一元認為,登山協會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透過專業的陪登員為高齡人士或身體不便者提供更多支持與信心,未來也希望培養更多陪登員,幫助障礙者克服身體限制,實現親近山林的願望,而不因年齡或健康問題而放棄熱愛。

黃一元也強調,推廣台灣運動平權的過程中,健行登山會致力於讓社會大眾認識登山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讓每個人都能親近自然,享受登山的樂趣。他們希望藉由兩位視障者張雅惠、李協興成功攻頂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向社會傳遞無論性別、年齡或身心狀態,都能平等參與並享受登山的理念,也期待未來挑戰南美洲最高峰——6962米的阿空加瓜峰。

採訪側記

我們一到中華民國登山協會,理事長黃一元就熱情的接待我們,張雅惠與李協興的故事令人動容,現場的氣氛非常歡愉,很難想像他們完成了一般人都難以達成的成就,相信下一座高峰還在等待著他們繼續突破。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