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五分港溪秋之大地藝術祭 展現流域生命力並喚起環境關懷

2025/11/27 21:20
2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照片

     五分港溪大地藝術祭策展人楊豫揚說: 五分港溪跟它的流域洲美這個農業區是這麼一個漂亮,所以我們就希望能夠有更多人能夠認識,能夠將這個土地有更多的情感在,所以我們就辦了五分港溪秋之大地藝術祭,我們有很多的裝置藝術,有行動藝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這塊農田,走進這個流域,讓這個流域我們叫做水乾淨土健康人快樂。所以我們就辦了這個大地藝術祭的活動。

照片

       最美河川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李佳玲說: 今年我們加入了一些文學創作的元素,還有行動藝術的表演,那這些呢其實就是有更多的能量,以及更多多元的藝術元素參與進來,那我們希望能夠帶入到這裏的人,有各種不同的想像,那因爲輝達這邊的進駐,其實大家對於五分港溪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了,那我們希望呢在市政府在這個地區開發的時候,能夠考慮到這裏的生態,這個人民的居住的環境,而不是說只有這個都市建設的開發,在生物多樣性的這樣的一個架構下,人與自然各萬物互相共存的這樣的一個好的空間。這其實是一個很國際級的一個典範,這個臺北市有這樣的一個自然的環境,其實很珍貴很珍貴的,希望大家都能夠正視這個問題。

照片
照片

       今年的藝術祭主題是「穗光稻影、最美河川」,農地裡的稻草⼈會迎⾵守候著稻⽶,也歡迎每⼀位嘉賓的到來。

      藝術創作者劉敏說: 我到北投國小那個六年三班,然後因爲慧娟老師她非常喜歡這塊土地,也喜歡帶小朋友來這邊,親近土地、認識環境,然後讓他們愛大自然,然後這次我們就把稻草人,去帶他們做了25個小朋友都做每個人做一隻,小朋友第一次摸到稻草的時候他們會聞一聞說,這個稻草香香的,他們最開心的就是把他們的家裏的自己的衣服或者是爸爸媽媽的衣服。然後這個孩子呢,就拿了他的游泳衣,我覺得實在太可愛了。

照片

       北投國小老師江慧娟說: 透過這次做稻草人,跟稻草人去農田郊遊的這個活動,讓孩子可以跟土地有一種親近的機會,他們其實沒有什麼樣的機會,可以去農田裏面去踩踏農田,那也通過手作的這樣子的活動方式,然後去從稻草這塊,跟這個農田有一些不一樣的一些接觸的感覺,然後也透過分工合作啊,然後透過農田的一些可能農事,可能拔草在玩,讓孩子對於這塊土地有多一點點的認識。

照片

       今年的大地藝術祭,共規劃了 18 個裝置藝術景點,作品散落在五分港溪沿岸的各個角落,河岸邊 水稻田間 樹林之中……,彷彿把整個流域化為一座開放式的自然美術館。

照片

       生態攝影師黃瑛琪說: 五分港溪這周圍的那個環境,是那個鳥類其實蠻多的,那剛好有這個藝術祭的這個展覽,那我其實也很榮幸有機會共襄盛舉,所以我就來尋找這地方的鳥類,我來這個地方總共有8次,每次來的鳥都遇到很不同的鳥,那我其實蠻高興的,不管水裏游的天上飛的,或是過境的候鳥。

照片

       自然步道協會 步道生態講師葉淑蓮說: 這一站主要是我們自然步道協會的很會手作的老師,運用我們大自然的素材來做一些創作,包括植物的果實或葉子,或者是枝條來做各種不同的創作,那像這一幅呢,這一幅就是利用我們五分港溪現有的常見的水黃皮的果實,構成一個大的那個臺灣的形狀,所以這個叫臺灣熊讚 裏面剛好有一隻熊,這個熊呢就是利用也是五分港溪常見的肥豬豆裏面的種子,構成它整個熊的那個型態。希望透過這些五分港溪這裏出現的一些生物的造型呢,能夠引發大家能夠更關注五分港溪這些的動物的生態,希望大家能夠好好愛護這裏的生態環境。

照片

       自然步道協會手作DIY老師朱麗杏說: 我的心態是走自然玩自然,隨處到處走然後有一些枯枝落葉啊種子啊,也許我們都可以拿回來應用,是屬於五星級的環境生態DIY,五星級的臺灣話叫做有省錢,不用花錢去買,我們就有自然素材,那你不喜歡的時候,也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我們的環境污染。

照片

       自然愛好者陳秩塵說:對天而言我們是微距,我們是很小的,所以我們在看這些小種子的時候,其實從上面看我們也是很微小的,那我們看東西,有時候我們都忽略那個很小的東西,所以我想要透過鏡頭,那像那隻烏龜,它是藏在水裏面的,我們可能走過去會忽略它,但是呢當它出現的時候,就會讓我們有驚喜。

       萬鼎工程品管室品管組主管盧建宏說: 為了呼應這個穗花棋盤腳,所以加了這個太陽能的LED燈,天黑之後會自然閃爍 自動閃爍,來模擬它的夜間的綻放,穗花棋盤腳是我們中鼎集團關注的生物多樣性關注物種之一,希望做這樣的造型,然後提醒大家,這是原生種的物種,在五分港溪這邊有很多的植株,希望大家一起來關注它、來愛護它,希望大家多來五分港溪走走。

照片

       摺紙藝術家劉銀珍說: 曼陀羅它是生命之花的一個,跟生命連結在大地裏面都連結的,所以就變成它是用一個黑色紅色白色三個, 原來是線條的,後來就把它連結起來,就變成一個曼陀羅,圓形的轉動會有流動的感覺,剛好這一次的展覽就是因爲是這個稻穗秋收的,然後又有五分港溪的流水,然後就可以跟它們連結,我們生命裏面就不能缺少的一個圓。

       另外「完美與不完美之間」的作品,其中的手作昆蟲部分,由去年立農國小四個班級的平面彩繪創作,變成立體的昆蟲手作,更添生動與活潑氣息。

照片

       多家畫會陳佩宜說: 在這條五分港溪上面,我們看到了這麼樣自然美景,其實它存在一些問題,不管是人爲或自然產生的,那我用鳥籠的意象就是這些比較不完美的部分,這些生物因爲受制到就是說水質,我們常常看到魚暴斃的事情,其實生物在受到一些威脅,但也許我不曉得人人自知還是不自知,我是希望提醒人,這麼漂亮的一塊地但是它有些問題存在,希望我們人類可以幫助這些萬物來解決問題。

照片

                公民記者 小柚子/葉淑蓮 台北北投 採訪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