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朝海裱畫店創立95週年傳承工藝連結嘉義畫都歷史與美街30週年誌慶
嘉義市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嘉義朝海裱畫店創立 95 週年傳承工藝、連結嘉義畫都歷史與美街故事。開幕大合照。記者林慧茹)
有一句話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果然是這樣沒錯,當您漫步在嘉義街頭可能就有一個不容錯過的感動心靈好故事!
嘉義享有畫都美名,其幕後功臣“裱畫店家”功不可沒!直到今日我們隨著時代的進步會稱呼年輕一輩為“裱畫職人”!
台灣百年來的裱畫技術不只是一項工藝,它事實上也保存了藝術家與職人之間的情感、記憶與地方文化。
創立近百年的朝海與成立三十週年的美街作為嘉義在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裱畫工坊,目前已傳承至第四代。朝海裱畫店以精湛的裱褙技術、藝術級材質選用與細緻服務傳承近一世紀。
今(114)年新加入嘉義市街角館計畫的朝海裱畫店,為慶祝成立95周年,特於11月27日(四)舉辦「95週年紀念活動」記者會也邀請嘉義縣市藝術家們共襄盛舉參加開幕茶會。
「朝海裱畫店」是第一代羅金漢先生於1930年創立,孕育出四代的職人精神與傳承手工裱褙的技藝。從一間日治時期的裱畫店,傳承到今日的四代藝廊。其中不只是血緣的延續,更是家族精神的堅持。
朝-日出的開始,帶著向陽的光, 照亮世代的傳承。
海--無邊的包容。
溫暖的守護著家族間情感的情感與連結。
(左起:參與貴賓董世歆老師,張權教授,老闆娘羅文冶,貴賓,老闆蔡慶謀。記者林慧茹攝)
開幕貴賓張權教授致詞表示:「早期與老闆娘羅文冶的爸爸(羅武雄)如兄弟一般相處,互相探討藝文,實在是很好的回憶。那時著名畫家林玉山,張李德合...等許多藝術家的作品也是都拿來朝海裱被,因為裱被工藝精湛,大家都喜歡。」
朝海裱畫店傳承至第三代孫女羅文冶與夫婿蔡慶謀接手幫忙老店工作後,於1995年再新創「美街藝廊」,承襲祖輩手工裱褙技藝並融入當代藝術展覽。
(與會貴賓董學武老師與李國聰老師於朝海裱畫店內。記者林慧茹攝)
藝術家李國聰是水墨大師,致詞表示:「老闆蔡慶謀的裱被技術皆有考慮遵循古法再研究創新,使用的技法有考慮到置放時間長久該用什麼漿糊,該注意什麼天氣,濕度,然後會告訴你何時再來拿~讓大家都很放心把作品交付,靜待最好的呈現。近年蔡慶謀與下一代的子女們也接手展覽佈置工作適宜,深受藝術家們的信賴!」
迄今已傳承至四代外曾孫女蔡慧育,開業三十年的「美街藝廊」,於去(113)年參與文化局街角館計畫,以改造的三層建築體,梳理家族故事進行展示介紹,打造與時俱進的美街新風貌。
今(114)年則延伸優化家族第一代「朝海裱畫店」空間,保留入口經典木門與手寫招牌,清除累積多年物件並盤點區域歷史,輔以便利組裝的鍍鋅管展架,重整輸出設計並加設互動影音裝置。
(嘉義市長黃敏惠(中)與貴賓親臨揭幕儀式。記者林慧茹攝。)揭幕影片: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很榮幸能與現場貴賓們一同見證「朝海裱畫店」95週年的揭幕,這間位於公明路上的裱畫店,透過空間重新整修,引導觀者以「看」、「聽」、「動手做」多種模式,深刻體現「裱褙不只是藝術的保護者,更是生活記憶的保存者」。
從「朝海裱畫店」到「美街藝廊」的家族四代傳承,展現專業的職人精神;是城市工藝的傳承及城市記憶的美,更連結嘉義特有的畫都歷史與美街故事。
(左:美街藝廊主理人蔡慧育與開幕主持人姵妤。記者林慧茹攝)
美街藝廊主理人蔡慧育表示,身為藝廊第四代的一員,看著長輩對於工作的堅持,與時代進步的考驗,希望可以用年輕人/經營者/返鄉青年的角度,來敘寫關於「裱框店」的故事。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街角館可以是一個景點,也可以是一間對嘉義、對歷史有所見證的店,每一間街角館都有屬於它的故事。我們的街角館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三年,執行至今已累積將近30間店家參與。朝海裱畫店是今(2025)年的新夥伴,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在地所有店家對於一起打造街角博物館這件事的滿滿熱誠。
所以,嘉義建城321+1,歡迎來嘉義遊玩的朋友們走過路過嘉義街頭,細心停看聽也許會有您意想不到的動人故事~值得您佇足品味生活之美!
**
後記/
「2025年嘉義市街角館成果展」預計於12月6日起至12月21日盛大舉辦,屆時會有各個店家串聯,歡迎對大家一起來探索典藏於日常的嘉義精采!相關活動詳閱「打開嘉義街角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penchiayimuseum/?locale=zh_TW)。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