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症醫師郭惟格:善終不是放棄,而是更積極的醫療選擇

2025/11/22 16:46
6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公民記者 王國鴻/台北報導】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重症醫療與善終議題受到高度關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重症與胸腔專科醫師郭惟格指出,臨床中大量不必要的急救與侵入性治療,反而延長病患與家屬痛苦。他呼籲大眾正視「安寧療護」的價值,將醫療的重點從「延長生命」轉向「提升最後一程的生活品質」。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使重症醫療需求大幅增加。長期在加護病房工作的郭惟格醫師表示,醫療現場普遍面臨三項挑戰:家屬對急救的期待、醫療團隊的溝通壓力、以及社會對死亡的避諱。「在不可逆的病程中,盲目追求搶救並不代表盡責。」他說。

郭醫師指出,許多末期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仍反覆接受抽血、插管、升壓等侵入性治療,實質益處有限,反而造成身體與心理負擔。「我們常忘記,醫療的目標不是對抗死亡,而是減少痛苦。」他強調。

他進一步說明,「安寧療護」並非放棄治療,而是透過藥物與專業照護,減少病患的疼痛、喘促與焦慮,並協助家屬在有限時間內做出更有品質的陪伴。「安寧是另一種積極治療,目的是讓病人和家屬都能好好道別。」

在台灣社會,仍有許多人認為「不急救就是放棄」。對此,郭醫師表示,必須更普及「善終教育」。他指出,病程討論與預立醫療決定(AD)應更早進入家庭與社會對話,而不是等到急救房才倉促做決定。「越早討論,就越能避免遺憾。」

面對重症照護的高壓環境,醫療人員也承受巨大心理負荷。他呼籲建立更完整的支持系統,讓醫護能在高強度的死亡經驗中獲得情緒照護,以避免職業倦怠與創傷。「醫療不是單向輸出,醫護的心理健康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在 Podcast《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的訪談中,主持人 Mayaw 特別關注醫療與生命教育的連結。他表示,隨著返鄉與高齡社會議題相互交織,如何陪伴長者走完人生,也成為年輕世代需要面對的課題。

郭醫師強調,台灣的醫療資源完整,但社會仍需更積極推動善終理念,讓家屬能理解「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重要性。他認為,當病人不再恐懼、家屬不再遺憾,就是一段善終旅程最完整的結束。

「真正的醫療,不是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守護最後一刻的溫度。」專訪全文詳見|https://17taluma.substack.com/p/42c 

照片

 Podcast 頻道名稱|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 ?

▸主題|EP124 善終不是結束,而是讓生命用最溫柔的方式道別
▸來賓|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胸腔科暨安寧主治醫師 郭惟格
▸主持人|Mayaw馬耀

▍ 節目收聽連結

▸各大各大PODCAST頻道| https://bit.ly/3QlEmFf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Mayaw_Amis/podcasts
▸粉絲專頁搜尋「青年返鄉 Are You Ready?」即時掌握最新節目資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