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遊學 原民智慧融入科學
【記者 黃崇真、蕭瑞燕/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推動科普教育,打造融合科技互動與在地文化的學習空間。114學年度推出的一日遊學課程以鄒族鳥羽箭與風笛為主題,讓孩子從手作體驗中理解流體力學與空氣振動原理,透過文化與科學的結合,開啟探索宇宙的新想像。
從偏鄉出發 探索無垠太空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自2023年便開辦「一日遊學」,這項計畫的發想,來自對偏遠地區學童學習機會的關注,一日遊學成為他們離開教室看見宇宙的機會。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課程督學 陳勝哲:「其實我們嘉義縣有很多比較偏遠、比較弱勢的地區,那我們希望說,也能給這樣的孩子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們來展館接受一個比較不一樣,不同於我們一般在學校裡面直接灌輸的教育。」
原民智慧領航 孩子飛進科學宇宙
114學年度的課程以「鄒族鳥羽箭及風笛」作為主題,在這堂課裡,孩子們不是單方面接收科學原理,而是能親眼看見、動手驗證。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課程督學 陳勝哲:「太空裡面其實包括航太的部分,這裡面的有關空氣力學的原理是很重要的。鳥羽箭其實就是我們的箭加上羽毛,這個箭射出去的時候,是會旋轉的,它會比較穩定。那風笛也是,風笛它就是這樣大轉出一個公轉,(加上)那個木片上面的自轉,然後發出來的聲音。」
文化再現課堂 科學更有溫度
這些原本屬於傳統生活智慧的器物,都曾在國際賽事或學生科展上大放異彩,而如今成了孩子探索科學的入口,文化得以再度被看見,也讓科學變得有溫度。
嘉義縣立民和國民中學教務主任 蔡明哲:「所以我就覺得說一件科展,它如果可以成為課程,讓更多人了解它其中的科學奧秘其實是很值得的,所以我們就決定把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發展成一日遊學的課程。」
融合文化底蘊 展望太空未來
課程設計者蔡明哲教務主任表示,團隊未來若持續將原住民文化引入遊學,延伸出更多主題與課程,期望能讓被遺忘的傳統文化再次被看見。
嘉義縣立民和國民中學教務主任 蔡明哲:「我們這幾年高中學生也有去參加這個旺宏科學獎拿到優選,進入前20名。他們就是用葛藤,探討鄒族傳統的醫藥,也深入部落讓學生去探討快要消失的巫師的文化,那這邊我覺得都是可以再作為課程來帶動一些全民的學習。」
未來太空教育館的策展方向,將更新太空主題,以及專注在科學家的故事。
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課程督學 陳勝哲:「那我們接下來的展覽,會更新最新的一個太空部分的主題,接下來也引進一個科學家的故事,讓每個老師、每個孩子他們都可以從科普閱讀,學到科學家的精神。」
太空教育館正持續往未來前進,期望讓孩子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也學會仰望、思考與勇於追尋知識的精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