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 地方知識與地方創生
[公民記者岡山論壇/屏東報導] 「2025第五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地方知識與地方創生」11月7日在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四樓國際會議廳舉行,上午兩場專題演講包括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主講「台灣地方創生之現在與未來─科技、人才、創新、永續」,阿里港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吳庚元主講「地方家族誌:屏東歷史的另一頁」,帶領與會者以不同角度認識屏東地方,陳永森校長將地方創生與在地結合,「屏東事就是屏大的事」不只是口號,把屏東學變成全校共同必修的課程,3年來屏東學在各個不同面向融入到課程中。
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在演講中力倡「全齡共創」,在一個老地方長出一個完全不相關的新玩意兒,到底算不算地方創生?新與舊之間的磨合再重生,才是地方創生的意義所在。盤點地方是重要的第一步,先知道有什麼,再結合科技、環境、永續等理念,創新、創新、創新表示很重要,「愈在地愈國際」,「地域品牌」的重要性,還有什麼品牌足以代表臺灣?又有什麼能代表屏東?鼓勵大家攜手並進。
從事文史工作30年的吳庚元榮譽理事長主講「地方家族誌:屏東歷史的另一頁」,從1897年「阿里港藍家昆仲與仕紳合影」,畫面中10人各牽一輛單車,當時一輛單車價值相當於水田10甲,足見藍家財力雄厚。 的老照片講起,再講到萬丹鄉四大商號之一的「芳美號」李南家族、萬丹鄉張山鐘家族、屏東市林英良家族、吳葛家族等,鉅細靡遺地將各家族的脈絡抽絲剝繭,順藤摸瓜,可見當時社會結構,也因為家大業大更講究門當戶對,透過婚姻讓各大家族的關係盤根錯節,開枝散葉,在政商界及各領域上的影響力。
主持人國立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賀瑞麟院長,提及吳庚元榮譽理事長今年出版新書《里港百年風雲-人物・歷史和地方》,2023年獲教育部第一屆「本土教育推展貢獻獎」個人獎,內容收錄1850年至1950年間36位地方人物事蹟,日本時期「第一保玉田村」至「十二保瀰力村」順序排列,並依年齡由長者寫起。用一生心力記錄地方,讓歷史根源流長、文化在里港深耕。
下午還有多場論壇,包括海洋產業地方創生論壇、兩場地方創生、一場地方知識、一場地方文學與教育共15篇論文發表,最後則是由人社院賀瑞麟院長主持的跨院圓桌論壇,為一整天豐富的知識交流與對談。屏東大學是從地方做起,感謝5年來許多師長的帶領,讓屏東學走過屏東縣各地連結,甚至與日本的地方創生連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