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綠美圖開啟AI數學詩新視野:當詩遇上數學,靈感無限延伸

2025/11/05 03:01
14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AI不只會算,還能寫詩!

臺中綠美圖舉辦的「AI數學詩講座」讓現場觀眾驚嘆連連。從白色恐怖詩人曹開的故事,到數感實驗室推動的「數感盃」創作賽,講師強調——教育的核心不在競賽輸贏,而在孩子能從學習中找到創作的力量。

照片

那天的,座無虛席。講座由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賴以威教授主講,他以詩人曹開的故事為開端,帶領大家進入一場跨越數學、美感與AI的創作之旅。從「我的悲傷除以我的快樂,商等於一」這句會考國文題,到有人以圓周率寫成一萬字小說的故事,現場笑聲與驚嘆聲此起彼落,讓原本冰冷的數字變得溫柔又有詩意。

照片

講師分享,數學詩不只是創意文字遊戲,更是一種表達與思考的方式。他提到,白色恐怖時期的曹開,因政治禁錮而無法明寫心中悲憤,便以數學符號暗喻心境,用詩記錄那個無聲的年代。「數學詩有沒有用?」賴以威笑著問現場觀眾,「114年會考就出了數學詩題!」引起全場一片驚呼。

有家長表示,聽到這裡特別震撼,「沒想到會考也考詩耶,真後悔沒有帶孩子一起來聽!」

照片

✦ 親子觀眾熱烈回響

現場有不少家長與學生熱情參與。

一位家長分享,自己收到活動訊息後立刻報名,「覺得 AI+數學+寫作+詩,是個非常有趣的組合。而且我本來就很喜歡看賴以威老師的書。」她說,原來數學的符號可以這麼簡潔地傳達一個意念、一個畫面、一個感受,「孩子現在國三了,幾乎忘了數學也可以是好玩的。」

也有一家三口帶著小六的兒子參加。弟弟笑著說,他對數學詩很有興趣,尤其是詩的部分,「很好玩!」媽媽則覺得這樣的活動讓詩變得更有趣、也更貼近生活。

另一位民眾則說,AI的加入可以彌補人們在數學或文學上的不足,「AI會給提示或潤飾句子,讓創作更流暢。人可以再加上自己的經驗與情感,創造出新的東西。」

照片

✦ 從比賽到教育:AI是學習的夥伴

賴以威教授介紹,「數感實驗室」是一個專注於數學科普與教育推廣的團隊,長期在全台校園舉辦巡迴展與營隊。這次的活動也與「數感盃AI數學詩創作賽」相關,鼓勵國小中高年級到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嘗試用AI輔助創作,以文字探索數學的美感。

他分享,數感盃從一開始的詩作徵件比賽,到AI普及後,開始引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AI。「我們擔心AI讓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但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重點在如何教孩子正確使用。」

照片

團隊設計了專屬平台與對話引導系統,讓孩子在創作過程中學會提問、思考與修改。他強調:「我們辦比賽的目的,不是挑出最強的人,而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過程中成長,從學習中找到創作的快樂。」

公民記者黃馨瑩 臺中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