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足成隱憂 大學生健康與學業表現的雙重挑戰
運動不足衝擊健康與專注力
隨著課業與打工時間增加,越來越多大學生陷入久坐生活模式。研究顯示,約四成大學生每週運動未達建議量,長期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肥胖及心理壓力上升,也影響專注力與學習表現。
文大運健系副教授 祁業榮
運動本身
以目前來說我推薦
我推薦大家一本書
叫做運動改造大腦
那個裡面就有很多是科學的證據
實證研究的證據
就是顯示說運動
尤其是比較激烈的活動
跑步跑快一點
打球打激烈一點
他心跳跳比較快
那激烈運動會做什麼呢
除了有
改善心肺功能的好處之外
他還有改善心理的
情緒的那個效益
甚至呢 對於有一些在化學品使用
我們講白的
就是比如說抽煙
使用什麼藥物
習慣的人
如果他想要改善
他想要戒除的話
這個激烈的
激烈有激烈的運動
也是一個很有效
因為老師的時間活得比你們長很多
所以我們經歷不同時代的大學生
近十年來講的話
術語就叫做健康體適能低下
簡單講白的話體力很差
就常常就很容易疲累
而且玩一下就容易受傷
發生運動傷害
那基本上原因呢
也是因為時代的改變
我們現在花很多時間用3C
使用3C產品影響到睡眠
甚至使用3C產品的時間很長
剝奪了或是佔據了
我們可以去做身體活動的時間
短時運動也有大效益
即使短時間運動,也能提升專注力與情緒穩定度。研究顯示,時間、地點與器材的限制,是大學生運動習慣不足的主要因素。
文大學生 法律系 許祐睿
大概兩三個小時
因素喔
因素是想要減肥阿
那時間有時候會在中午或是晚上
大孝館游泳池有開放時間去游泳
那一次可能游大概三四十分鐘
那是有幫助
運動可以讓我更好的舒壓
然後去專注去練習專注
完成一件事情
簡單運動 改善健康與專注力
大學生每天只需花30分鐘快走、伸展,就能改善身心健康,也有助提升學習效率。運動不僅是健康投資,更是面對課業壓力的重要能量來源。
華岡新聞 盧凱彥 吳政祐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