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兒童的雲端心臟診間
在雲林一所偏鄉小學,孩子們在課堂裡認真聽講。看起來與城市的小孩沒什麼不同,但在這片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土地上,他們的健康,往往得靠一點運氣。
口湖國小校護洪琇琪表示學校有一位小朋友,在健康檢查出心臟有異常,需要就醫小兒心臟科,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偏遠,醫療資源比較缺乏,家長普遍對孩子的健康方面沒有很重視,就沒有帶去就醫。
在偏鄉像這樣的孩子並不少,據衛福部113年統計,每1000名孩童,就有8至10位有先天性心臟病,如沒有及時就醫,恐釀成終身遺憾,林杏佳醫師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為了挽救每一條性命,便帶著完善的器材走訪到偏鄉小學義診。
台大雲林分院小兒科醫師林杏佳說明目前一個月大概會有1、2次,直接到偏鄉的小學校去做篩檢。你要到某一些更偏鄉的地方,可能就要1個小時的車程,去了也許小孩可能就是10幾個左右,醫師資源也沒有那麼豐富,沒有那麼多醫師可以到處去做檢查。
這時,林醫師想到能利用網路來克服資源的匱乏,2019年,他發想出了「偏鄉兒心 百里醫情」的計畫,會發想出這個計劃是因為一般的兒童健康檢查大概在小一,每三年會有一次,在現場一位醫師可能要聽數百個小朋友,有時候難免會受到影響,品質不見得非常好,還有如果這個環境是很吵雜的,你可能聽起來就會有失誤。既然心音跟心電圖這兩個檢查都可以把資料上傳到一個網路平台去,把它電子化,讓判讀醫師直接登入網路平台來做判讀,這樣子就可以不用醫師直接到現場去親自做診斷,用這個不同的模式,也許可以更適合偏鄉的心臟篩檢模型。
計畫提出後,在三間學校的配合下,成功篩檢1,004位學童,其中有62位被發現有異常。
口湖國小校護洪琇琪很感謝台大醫院剛好有這個計畫,到偏鄉幫小孩子做這樣的檢查。
林醫師沒有停下腳步,他希望未來能擴大計畫規模,結合AI自動判讀心音,讓每一位孩子都能被聽見。
台大雲林分院小兒科醫師林杏佳認為在雲林做的是一個先期計畫,這個模式不一定能把全雲林的小朋友全部做完,不過慢慢做,希望藉由這個先期的計畫來收集夠多的資料,累積這個資料能幫助我們做判斷,未來更希望能藉由一些自動化的程式,也就是藉由AI來幫忙做篩檢。
心臟病為台灣第二大死因,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約為百分之1.3,政府雖提供了健康檢查,但對雲林這樣非山非市的地區而言,光是到大醫院就要花上超過1個小時。對城市而言,不過是一張掛號單;對偏鄉小孩,卻是難得的機會。從2019至今,林杏佳為超過2500位學生進行心臟篩檢。只為了不要讓任何一顆小小的心臟,被遺忘。
淡江新聞 林承翰 陳楚尹 鄭瑀婕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