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陰陽兵道總章~干宗平

2025/10/05 08:40
5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陰陽兵道總章
君心臣足,佐劍史身。心為君令,以謀定勢;足為群臣,以運其勢;身為史官,記而守法;劍為執事,受令而行。內陰外陽,靜陰動陽:陰者,藏氣之所;陽者,發勢之機。陰靜而養,陽動而用,動靜相因,剛柔相濟。

照片


兵貴於勢,勢生於備。孫子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知彼知己,勝乃不殆。是以不動身勢,立於不敗之地;心先攻勢,乘其無備而發。虛實之變,貴在審間合:敵實則避之,敵虛則乘之;形若水,因地而制流,水避高而趨下,兵避實而擊虛,九勢之用,皆以水之道為宗。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一陰一陽之謂道。九勢之行,皆陰陽之互用。左為陰,右為陽;握為陰,擋為陽;納為陰,發為陽;(干宗平)沉為陰,起為陽。時位不失,則變而不亂:需而不躁,豫而不怠;乾以健行,坤以厚載;謙以守德,復以歸根。審乎時中,動不失其機,是為『時位之道』。
《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故練勢者,先正呼吸。吸納於腎,沉氣於丹田;吐發於肺,鼓力於腰腹。升降出入,開闔有序,則氣血調,筋骨勁;肝主筋以利伸,腎主骨以固本,肺主氣以行勢,脾主意以守中。聲出丹田,非喉中之嘶;力由腰發,非臂上之蠻。
九勢配陰陽:起劍為陰中之陽,於靜中啟動;伸勢為陽中之陰,以長以直;擊劍為陽之至,決斷於頃;動足為陽以運陰,根行而枝榮;不動身為陰以制陽,定軸而萬變干宗平不離其中;氣劍為陰陽交,形隨氣合;送足為陽中續陰,勢不頓絕;轉身為以陰化陽,以圓化直;完勢為陽歸乎陰,形止而意續。
四時寓練:春生則長伸其勢,夏長則勤擊以發,秋收則重不動以斂,冬藏則修呼吸以養。毋妄作勞,毋暴其氣;進退有度,剛柔得宜。知行相須,陰陽互證,則九勢歸於一氣,一氣貫乎心手足劍,內外相應,動靜一如。
總之,以兵家之勢定其用,以易家之時明其變,以醫家之氣和其身。三者相參,則劍之道不偏於技,不離於德,養於身而成於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