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感覺器OFF/ON》登場 打造感官新體驗

2025/10/09 10:01
1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李若水 蔡孟安 劉倚瑄採訪報導】在數位時代中重新喚醒被媒體麻痺的知覺。府中15從10月3日起推出全新特展《感覺器OFF/ON-超感官影像體驗展》。首次透過影像、聲音裝置與互動媒體,邀請民眾探索數位環境下感官的全新體驗。《感覺器OFF/ON》的專案總籌與企劃執行方姿晴解釋,本次展覽最想傳達的核心概念是以感官作為出發點,了解科技如何影響自己以及如何與科技互動。

展覽共四樓,分別對應「登入」、「重啟」、「解碼」和「運算」四階段。一樓展區放置不同年代的電視機呈現觀眾即時影像,讓觀眾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觀看,也被觀看著。對此,參與展覽的民眾先先(化名)說:「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監視器,但我們看不到自己被拍。然而在展覽現場就會有一種我看到了我自己的感覺,很神奇。」

延續前一展區對「觀看」的思考,三樓展區利用全黑通道為主題「重啟」鋪陳,推開簾幕的瞬間,環境數據與音波透過演算法轉化為沉浸式體驗,展現不同感知的可能性。四樓的遊戲機台則讓民眾拆解並重組象徵情緒的符號,藉此發掘表現情緒的不同方式。

談及感官如何被數位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說明,使用者或閱聽人有義務要了解透過演算法收到什麼資訊,並且如何形塑閱聽人的世界觀、影響閱聽人的感知。

展覽尾聲,兩面牆上分別貼滿自拍照和搜尋紀錄,提供觀眾撕下標籤,尋找多元定義下的自我。另外,一旁由藝術家吳修銘設計的「試鏡館」,則讓民眾自由選擇特質並拍照,再由 AI 生成「未來的自己」,象徵個人在數位世界的延伸。吳修銘分享設計〈試鏡館〉的理念,網路及媒體文化給予人們更多元的可能性,因此人們可以在不同平台扮演不同性格的角色。

《感覺器OFF/ON》結合科技與藝術,帶領觀眾在充斥數位媒體的時代下,反思感知真實性,重新認識自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