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樟之細路小粗坑古道 步道修復實作體驗

2025/09/15 19:54
10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樟之細路小粗坑古道 步道修復實作體驗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樟之細路龍潭工作站,9月14日上午9點,邀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博士指導,步道師吳清地及講師助教帶領志工一起修復小粗坑古道,陳家民居遺址上方被雨水沖刷最嚴重的一段。參與步道修復的志工來自台灣各地,因初次參與者較多,先由講師侯沛彣詳細介紹各項工具的名稱及使用方法。檢查所有人員都做好安全措施後到達施工現場。徐銘謙老師講述施作重點,然後分三組實施修復工作。

照片
照片
照片

徐銘謙老師現地講解:然後再來就是會造成它沖刷下來的原因,我們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那個大家可以看到這整個是一個谷。一個谷有沒有,就是兩邊都高這邊低,所以這整個系統的水都會往步道上面跑,哦 然後所以我們中間,很難找到可以把水排出去的地方,因為路是最低的地方。那待會有一組,我上去以後再講,就是那一邊,我們設法要讓這邊好幾道的水啊,可以往最靠山壁那邊沿著那個山壁下去,就不要跑到這個地方來。然後這一塊地方的水是地下水,所以它是會一直不斷的流出來的,那我們這裡也是盡量往那邊導,不要讓它跑回到路面。後面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路基有在往內侵蝕,有沒有?好,所以簡單講,我們就是要處理把水引導跟消能,然後再來就是鞏固路的基礎。

照片
照片
照片

這是我們今天兩組都會做的,其實是三組啦,但是這邊比較寬敞,所以這邊我們會有兩個小組,就是一跟三嘛 對不對?一三兩個小組會請清地大哥,在這邊做總負責,然後他細部位再跟大家講,因為大家可以看到那邊是有砌石駁坎,有沒有一層一層上去,這個以前啊都是田,最早是茶園,後來就種橘子。然後那現在就次森林就長出來了。可是大家有看到這邊這一塊駁坎的下面是掏空的嗎? 所以這一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一塊從那個駁坎一直到這個地方全部都要保護起來補齊 對,你用石頭補起來,對哦 所以待會各組都是要先從收集材料開始,這樣好好。

照片
照片
照片

步道師吳清地表示:主要是在路基的外側有一個崩塌地,我們要用石頭把它做一個砌石護坡來保護路基。另外有一個就是水道稍微做一個整理,讓水呢不要流到步道上面來啊,重點是這樣。

照片
照片
照片

在吳清地老師示範挖掘石頭的要領,詳細解說之後,志工開始分工合作就地取材,先找到石頭挖掘搬運到施工區集中。然後示範砌石工序,漂亮的一面要朝外,大石頭砌在最下面,依序往上砌才能砌出堅固耐用的駁坎。

照片
照片
照片

講師陳治安表示:因為我自己平常有在爬山走山路,原本以為山路都是就渾然天成的,但是我上了步道學的課程之後,知道原來山路也是需要去維護保護的。因為降雨的關係,然後就會把步道沖刷的越來越不好走,所以我就加入了千里步道協會,開始手作步道。今天就是來到小粗坑步道這邊,然後帶領一群志工夥伴把這個被雨水沖壞的路把它修復回去,讓大家可以有更好走的步道可以走。

照片
照片

樟之細路龍潭工作站站長詹完妹表示:114年度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補助小粗坑步道環境清潔維護暨環境設施復舊計畫,從八月到十月底執行,其中步道修復是非常專業的工作,這部分委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大家同心協力完成今日步道修復實作進度。

照片

公民記者黃瑞朋、陳治安龍潭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