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時光因「憶」而完整,萬物共好的旅程拉開帷幕

2025/09/11 13:39
1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字/黃筱妍、編輯/邱羿慈

  一張桌子,陪伴過一家三代的用餐時光;一個書櫃,留下狗狗害怕打雷時的小小咬痕。在屏東萬巒,來聊共創工作室的返鄉青年陳怡晴開始了「萬物生巒」的計畫,透過修復老物件,讓年輕人和長輩一同拼湊過去的記憶,交換生活的智慧。物件重生的同時,也讓社區關係更加緊密,讓文化得以在日常中延續。

在高齡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的萬巒社區,如何讓長輩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成了重要課題。「萬物生巒」讓長輩從接受服務的角色,憑藉記憶與經驗,成為青年學習的對象。這樣的互動,既修補了家具,也修補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時光流轉中,舊家具留下的痕跡承載回憶

  「萬物生巒」的名字,來自屏東萬巒,也象徵著萬物生生不息的延續。許多老家具看似斑駁破舊,卻靜靜陪伴了一個家庭的大半輩子。老一輩常說:「修修補補,堪用就好。」這句話是一份生活態度,也是一份對記憶的珍惜。那些捨不得丟棄的物件,背後裝載著無數溫柔的故事。來聊共創工作室邀請屏科大木設系學生到長輩家中為舊家具健診,聆聽背後的老故事,再以木榫與傳統工法重新修補,讓這些被時光磨蝕的桌椅,再次喚醒塵封的回憶。對長輩而言,能在年輕世代面前訴說早年生活中的智慧,是一種被肯定的力量,也讓生命經驗轉化成傳承的價值。

照片

(圖一)來聊共創工作室陳怡晴邀請屏科大木設系學生來為長輩進行家具的修補

記憶替家具填補每一處缺口

  在一次家訪中,陳怡晴遇到了一個特別的故事。長輩家的書櫃邊角凹陷,留下明顯的齒痕,原來是因為家裡的狗狗害怕打雷,每逢雷聲大作,便會慌張地鑽進書櫃,拼命啃咬木頭來尋找安全感。這些咬痕,成了陪伴與恐懼交織的印記。修復時,屏科大木設系的學生們細心評估如何補齊缺角,但更多時候,他們修補的不單純是書櫃,而是家人與寵物共同生活的情感連結。透過這樣的過程,長輩們再次說起舊日的點滴,而青年們也在其中聽見了生命最真實的溫度。這一刻,回憶被重新翻閱,也帶來心靈的安定與慰藉。

照片

(圖二)在舊物拍賣會上介紹老物件的故事.

回憶在客語裡甦醒,老物件獲得新生

  在活動過程中,長輩不僅用客語分享故事,還帶領青年學習「新丁板」等客家傳統儀式,讓文化在交流與參與中自然傳承。在修復家具的同時,也了解客家人的農耕智慧與生活方式,無形中又把上一代的智慧流傳下來。修補家具的同時,也拉近了青年與長者的距離,那些沒有被理解的話,在此刻因為同一個物品,有了新的情感寄託,除了物件重生,回憶也在彼此心中再次流動。

照片

(圖三)社區長輩與青年學生討論如何修復椅凳

信義公益陪伴計畫,用行動推動文化的世代傳遞

  修復完成的家具透過市集找到新主人,也開啟了新一段的記憶。來聊共創工作室將拍賣所得回饋社區營運與共餐資源,讓活動影響更深遠。這樣的市集在未來將成為定期活動,推廣至更多社區,讓青年與長輩的交流持續滋養文化傳承。在信義公益基金會與地方的支持下,客家文化與社區活力如老家具般悄悄延續,承載著歲月與希望。

照片

(圖四)寶物拍賣會讓舊東西重新獲得新的價值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