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山林與神學的迴響:蔡愛蓮Ljumeg Patadalj的生命樂章

2025/08/27 16:07
15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山林與神學的迴響:蔡愛蓮Ljumeg Patadalj的

生命樂章

山林的呼喚與信仰的啟蒙

{屏東/春日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照片

        屏東縣春日鄉古華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環抱的排灣族部落,是蔡愛蓮Ljumeg Patadalj生命故事的起點。在那裡,她學會了辨識山林間的每一片葉、每一種鳥鳴,更在部落的長老與教會的聖歌中,感受到了信仰與文化傳承的深邃力量。Ljumeg Patadalj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稱謂,它承載著家族的血脈與部落的印記,也預示著她將成為一位連結過去與未來、山林與都市的使者。

照片

        年幼的Ljumeg在春日國中畢業後,便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一條與同齡人不同的道路。在那個年代,許多原住民青年選擇離鄉背井,前往大城市尋找機會,但她卻選擇了一條回歸內在、探索信仰的道路——進入玉山神學院。在決定前往玉山神學院的那天,一位部落長老語重心長地對她說:「Ljumeg啊,妳要去學習天上的道理,但別忘了,妳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是天父賜予的禮物。妳要帶著天父的愛,回到我們的土地,照顧我們的人民。」這番話,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成為她一生職志的奠基。

攀登知識的高峰:從道學到牧範學

照片

        玉山神學院的學習,為蔡愛蓮打開了全新的視野。1986年,她以神學系畢業生之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階段學術洗禮。然而,她對知識的渴求並未止步。她深知,要更有效地服事部落,除了信仰的熱忱,還需要紮實的學術根基。因此,她在多年後重返校園,先後於台南神學院取得了道學碩士(2004年)與牧範學博士(2010年)學位。這段漫長的學術旅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心靈的淬鍊。

        在台南神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她專注於研究排灣族文化與福音的轉化,並將其成果集結成《排灣族文化與福音轉化》一書。一位師長曾這樣問她:「Ljumeg,妳已經是牧師了,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時間攻讀學位?」她回答道:「牧師的工作,不僅是講道,更是要理解我的族人,理解我們的文化。我希望用學術的嚴謹,去探索信仰與文化如何能更好地融合,讓福音的種子,能在我們的土地上開出最美的花朵。」這份對信仰與文化的雙重熱忱,驅使她不斷前行,最終成為一名兼具神學高度與牧養深度的學者型牧師。

照片
照片

文化的守護者:排灣族語的譯與編

        蔡愛蓮認為語言是文化的根,是族群靈魂的載體。因此,在她的生命中,除了牧師的身份,她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排灣族語守護者與推廣者。她將神學的嚴謹與對族語的熱愛結合,投身於無數的翻譯與編輯工作,為排灣族語的傳承留下了寶貴的資產。

        她曾擔任政大原住民族語言教材的編輯委員,參與編纂閱讀與文化篇的教材,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排灣族的智慧。她更將世界經典故事,如《小王子》、《湯姆歷險記》與《羅密歐與茱麗葉》,翻譯成排灣族語繪本,讓部落的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母語,閱讀這些動人的故事。

照片

        「Ljumeg牧師,把《小王子》翻譯成排灣語,是不是很難?」一位年輕的族語老師曾問她。

「翻譯不只是文字的轉換,更是情感與文化的傳遞。」Ljumeg微笑著回答。「我們得找到最貼切的排灣語詞彙,去表達小王子對玫瑰的愛、對友誼的珍視。我希望孩子們讀這些故事時,不只學會排灣語,更能感受到,我們的語言,也能承載最美麗的夢想與情感。」

        她的努力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曾多次榮獲教育部原住民族語文學獎,作品涵蓋新詩、散文、小說與兒童文學翻譯等多個領域。此外,她更是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文的排灣族語翻譯者,這份工作的莊重與意義,不僅是對她族語能力的肯定,更是她作為文化橋樑的歷史性時刻。

腳踏實地的服務者:從斜坡到神學院

照片

        從神學院的殿堂到部落的斜坡,蔡愛蓮始終以服務者的姿態,踐行著她的信仰與學識。她不僅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達瓦達旺教會的主任牧師,在屬靈上牧養她的羊群,更以實際行動關懷社區。她先後在內獅、加祿等國民小學擔任族語支援教師,將部落的語言與文化,傳授給下一代。

        2019年,她又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前往長榮大學修習社工學分班,並於2024年從美和科技大學社工系畢業。這段晚年的求學歷程,並非為了文憑,而是為了讓她的牧養與服務更加專業化。

「都已經是博士牧師了,還去讀社工,不累嗎?」一位好友關心地問。

「信仰是要落實於生活中的。在教會裡,我們講愛,但如果我不知道如何幫助一個身陷困境的家庭,不知道如何為他們申請社會資源,那我的愛就只停留在口頭上。」她語氣堅定地說。「社工的知識,讓我能將信仰的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這是天父要我做的,也是我的使命。」

照片

        這份對服務的熱忱,讓她成為了長榮高級中學的董事,並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無論是擔任原住民族語能力認證的命題委員,還是參與全國語文競賽的朗讀文編輯,她都用她的專業與生命,為原住民族的未來鋪路。

信仰與文化的交織:永不休止的旅程

        如今,蔡愛蓮Ljumeg Patadalj依然忙碌。她的網誌《魯夢歌網誌》記錄著她的思索與生活,她的著作《背袋中的寶物》、《秋古秋古與卡拉魯拉魯》、《熊鷹羽毛》則成為部落孩子們的床邊讀物。她用她的筆,書寫著排灣族的智慧與故事;她用她的聲音,傳遞著天父的愛與福音;她用她的腳步,走遍了部落的每一個角落,將服務與關懷帶給每一個人。

照片

        蔡愛蓮的一生,是一場關於尋根與築路的旅程。她從山林出發,以信仰為指南針,攀登學術的高峰,最終又回到部落,用她所學的一切,成為文化的守護者、語言的傳承者、以及心靈的牧養者。她的故事證明,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個世界,並將它們的美好,交織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生命織錦。她的生命樂章,因著信仰與文化的迴響,而顯得如此獨特而動人。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一塊黑布 一個世界

LTZW
3,608 0 76

匠心獨運 手工木作父子檔

LTZW
3,519 0 5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