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日本經驗證明:加熱菸上市不等於菸害惡化

2025/08/15 09:06
45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近十年間,日本吸菸人口明顯下降,這與加熱菸的引入有關。這個現象,對照台灣反菸團體的立場,凸顯了我國菸害防制思維的侷限與盲點。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1989年日本男性吸菸率高達55.3%,女性為9.4%;到2022年已降至男性24.8%、女性6.2%。加熱菸於2014年上市,2016年後迅速普及,短短八年間紙菸銷量減少四成,菸品整體使用量下降兩成,20歲以上國民吸菸率更降至歷史新低14.8%,我們認為的吸菸大國日本已悄悄改變。事實證明,加熱菸並未帶動總體吸菸人口回升,也未引發大量非吸菸者入門,使用者多為原本的紙菸消費族群。

日本的成效並非單靠加熱菸本身,而是配合室內禁菸、專用吸菸室、菸稅調整、健康警示與教育宣導等多元措施,既降低了二手煙暴露,也壓低了菸品在公共場域的能見度。開放加熱菸,並不等於放任菸害,而是透過嚴格規範,促使既有吸菸者改變習慣、減少燃燒型紙菸的市場比例。

反觀台灣,反菸團體多年來在政策論述中聚焦於「禁止」兩字。他們強調加熱菸同樣有成癮與危害,容易吸引青少年,並質疑「減害」或「戒菸」的正當性,甚至預設使用者將成為「雙重吸菸者」,健康風險更高。然而,這種立場忽視了科學數據與整體趨勢。青少年主要使用的仍是傳統紙菸,而成年人轉向替代品的現象,恰恰有助於減少燃燒型菸草對公共衛生的衝擊。

在沒有周全配套的情況下,一刀切的全面封禁,反而讓紙菸繼續壟斷市場,等於將有益的替代選擇從政策中剔除,間接維繫了燃燒紙菸的利基。這樣的結果,與守護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馳。

公共衛生政策應以科學實證為基礎,而不是停留在「加熱菸比紙菸更可怕」的情緒化假設。日本經驗顯示,加熱菸可在嚴格監管下引導吸菸者減少紙菸使用,並搭配整體防制策略推動吸菸率下降。台灣是時候摒棄單一禁令思維,正視國際最新數據與政策轉型方向,建立多元工具箱,才能真正降低菸害,保護國民健康。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