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終於看見現實
加熱菸通過審查,不只是產品上架的訊息,更象徵著台灣公共政策向現實靠攏的重要轉捩點。長期以來,台灣對於加熱菸的處理呈現出一種尷尬的狀態,使用者越來越多,政府卻選擇迴避;市面上充斥各種非法水貨,卻缺乏有效監管工具;如今,政府終於放行,這不僅是回應社會需求的舉動,更是對「理性管理取代一味禁止」的公共治理原則的實踐。
我們必須誠實面對:加熱菸早已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從上班族、餐飲從業人員到希望降低吸菸氣味影響的家庭使用者,越來越多吸菸者轉為使用加熱菸;然而,這樣的產品卻一直無法通過審查,導致消費者只能透過走私或代購取得商品,不但沒有保障,更讓政府無法納入監管體系。
因此,我們肯定政府此次讓加熱菸產品通過審查,這不只是一次行政決策,更是民意的回應與制度的補正。
對許多使用者而言,加熱菸不是「新的開始」而是「早就開始」。未來,只要產品合法上市,政府可以透過審查把關成分標示、產品穩定性與使用說明,確保消費者不再使用來源不明、品質堪憂的地下產品;與其讓黑市壟斷市場,不如讓產品在透明條件下供應,才能真正保護使用者健康。
此外,目前加熱菸使用者不少,但政府卻收不到一分錢的稅收,反而讓不法業者從中獲利;通過審查後,加熱菸就能比照傳統紙菸納入健康捐與菸稅體系,不僅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能作為公衛支出的財源。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雙贏的機制,不影響吸菸者權益,卻能補強公共資源。
就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公共健康政策應以風險降低為前提、以管制而非禁絕為工具;當社會早已存在這樣的使用行為時,政府與其選擇忽視,不如正視現實、納入制度,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治理。
這一次,加熱菸通過審查,是一項來自行政部門的務實決策,也是一場來自人民的常識勝利;感謝政府終於放下僵化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控市場,用規範來保護使用者。我們希望,這不只是針對加熱菸的個案,而能成為未來政策設計的典範,用理性取代情緒、用現實取代空想、用制度引導行為,才是台灣持續向前的道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