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開辦無殼蝸牛購屋儲蓄存款?
今年7月26日的大罷免投票,顯然有不少的小草支持反罷免,新竹市最為明顯。或許是因為年輕人感到,翻轉人生希望渺茫,政府能夠普發現金1萬元,或多放5天假,對他們而言,都是小確幸。至於國家的前途,或是子孫的未來,距離他們都太遙遠了。甚至把自由民主視為事不關己。
柯P或許已經察覺到社會上存在的貧富間和不同世代間的矛盾,所以大膽砍掉重陽敬老金,討好他的支持族群。
依據金管會統計,今年5月底本國銀行和信用合作社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合計11.5兆元,借款戶數將近222萬戶。平均每戶借款將近520萬元。
傳統以來,住宅政策著眼於房貸利息補貼和興建國宅。利息補貼固然可以減輕購屋者的利息負擔。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政府卻也是在提供優惠利率,幫忙建商促銷房屋。結果,推升房價,連國宅價格都變得高不可攀。
2011年公佈「住宅法」,政府政策開始調整。除了加速興建社會住宅,2022年7月正式實施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目前預定補貼戶數已經增加到75萬戶。未來這些人都可能是潛在的購屋需求者。
2015年廢止的「國民住宅條例」,原本有購屋儲蓄存款規定。鼓勵民眾先儲蓄再買房,立意其實不錯。可惜在「住宅法」中已經沒有類似的規定。
或許有人認為,臺灣儲蓄率已經太高,政府用優惠利率去鼓勵儲蓄存款,不是頭殼壞掉?然而,隨著直接金融的發達,儲蓄率高並沒有反映到銀行的儲蓄存款上。
依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6月底,購置住宅貸款餘額較2019年底,5年半間增加了40.7%。相對而言,用來辦理房貸的資金來源(儲蓄存款),同期間只增加26.4%。這也是限貸令的根源。
如果政府可以提供利息補貼,讓無殼蝸牛可以在金融機構開設優惠利率購屋儲蓄存款帳戶,例如在100萬元限額內,年利率可以達到6%。對於無殼蝸牛而言,應該是很大的誘因,去努力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