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化代表—地下偶像 擺脫負面標籤
地下偶像處境 在台競爭激烈
燈光閃爍,隨著音樂起舞的台上與台下,穿著夢幻的裝扮展現她們的熱情,這樣的組合在台灣並不少見,甚至逐漸在台灣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她們,就是地下偶像。
女子團體 溟海オシアナス
大家好我們是溟海オシアナス
我是 星辰黃擔當的かみね せいら
我是彗星紅擔當的あかぼし いのり
我是草莓粉擔當的さくの あんり
我是白鯨藍擔當的あまみ うみ
我是牛奶白擔當的ましろ れもん
地下偶像處境 在台競爭激烈
不大的空間乘載著粉絲的應援聲
地下偶像是一群以唱跳表演為主
活躍於ACG活動與Live House等舞台的表演者
根據報導者2023年為止統計
台灣的地下偶像如今有40~50多組
個人或團體總數將近200人
卻要在資源相當不足的地偶文化圈中競爭
偶像團體製作人 佐藤飛Fey
那我認為比較大的差異還是在資源
有沒有一個主流媒體
或是所謂傳統媒體的曝光
近距離粉絲互動 成為獨特魅力
地下偶像的成功全仰賴於粉絲的支持,與粉絲近距離接觸建立起深厚的互動關係,這種真摯的連結成為她們魅力的核心。
地下偶像資深粉絲 莊雅婷
這是我參加他們特典會拍的拍立得合照
我們一輪是拍十張
然後要拍十張之後 才可以繼續輪下一輪
赤星祈あかぼし いのり
像很多粉絲來到現場之後
他們都會很感動 甚至會哭
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
可能影音平台或其他平台認識我們
但實際上到現場跟我們眼神對到的時候
那個情感交流 會讓他們覺得很感動
台下的練習 台上的完美
他們希望透過音樂舞蹈,傳遞給粉絲們追求夢想的正向力量,每一個動作。每一首歌的練習,只為了展現最完美的自己,每位成員加入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真白レモン(ましろ れもん)
我是從興趣開始
剛開始有點像是喜歡看偶像
看著看著覺得好像也可以來試試看
偶像團體製作人 佐藤飛Fey
在早的時候
因為我本身自己是玩樂團出身的
台灣其實在做樂團或是各方面
這些演出機會的時候資源是少的
地下偶像面臨困境 與主流的差距
主流與次文化偶像的差異性,可以大致分為四項,媒體宣傳以及推廣,音樂風格和形象,粉絲族群組成以及資源的幫助。
遊走灰色地帶 擺脫標籤之路
地下偶像並非追求夢想的完美台階,她們長期處於社會的灰色,地帶往往對地下偶像貼上不同的標籤,認為他們的活動,不如主流偶像那麼正規或專業。
偶像團體製作人 佐藤飛Fey
站在公司的角度 也會希望他們是健康跟安全的
地下偶像資深粉絲 莊雅婷
我看到的地下偶像 就是真的很認真地在表演的群體
用最純粹的熱愛 傳遞正向力量
台灣的地下偶像資源仍然不足,200多人同時在次文化圈競爭資源,缺乏被宣傳的機會的她們,只能倚靠熱愛在這個行業做下去,值得慶幸的是,台灣的地下偶像逐漸擺脫從前的負面標籤,主流與非主流在粉絲眼中只剩下距離的差異,二者卻同樣的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付出汗水站上夢想舞台,也同時讓粉絲獲得快樂正向的力量。
華岡新聞 游子萱 陳定杰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