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2,3、4,5、六》創作展~五位青年以藝術的角度走訪六腳鄉連結與創生

2025/05/11 20:45
14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嘉義縣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照片

(《1、2,3、4,5、六》創作展開幕夜間音樂會發表大合照。圖.縣府提供。)

由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主辦、成豐文化產業協會承辦的「嘉義味─釀造平台」駐村創作計畫成果發表會,此成果展又名《1、2,3、4,5、六》創作展,於 2025 年 5 月 10 日(六)晚間 7 點在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的成豐社區講堂正式開幕,與會貴賓嘉義縣長翁章梁,文觀局長徐佩鈴,嘉義縣姜梅紅議員…等親臨並聆聽由--曾聖翔、黃嘉宏、林鴻易、劉鴻宇、李家東--這五位由本地人、外地人組成的駐村青年藝術家創作理念,本展期至 7 月 4 日。歡迎大家前往欣賞,並探看了解藝術創生的六腳鄉。

照片

(六腳鄉地圖。「1 個計畫、29 天,3 台機車、4 個房間,5 個人、六腳 」,一個想法堆砌一個展覽、好多六腳鄉的故事。圖.記者林慧茹翻攝)

這群由地方回鄉青年及藝術同好組成第一屆的創生團隊,5 月 10 日至 7 月 4日在執行單位成豐文化發展協會合作和春葵書咖啡的支持下,完成為期一個月的駐地創作,這群年輕人想用所學所思來回應家鄉對他們的培養,同時也力行他們對土地的情感與實踐。他們用機車與雙腳認識六腳鄉,運用聲音影像製作轉化著村落的人情風景,用自己的創作語彙凝聚對地方的認同, 新舊的串聯,激盪生命也實在的記錄在地生活刻痕。

照片

(嘉義縣長翁章梁,張玉美執行長,文觀局長徐佩鈴,姜梅紅議員與五位藝術家們。圖.成豐提供。)

他們說:「一個月可以領一份薪水,花光一份薪水,或者認識一個地方」

曾聖翔、黃嘉宏、林鴻易、劉鴻宇、李家東這五位由本地人、外地人組成的青年創作團隊,他們抱持著年輕的動能與好奇,透過嘉義縣文觀局的「嘉義味─釀造平台」補助計畫,〈1、2,3、4,5、六〉這檔展覽記錄了五個年輕人與六腳鄉的認識過程。從 2 月 3 日至3 月 3 日,駐地期間於蒜頭村的女婿--當代藝術家沙沃.帕斯特雷洛的“義樹呷工作室”駐紮,以機車雙載、廟埕定錨、步行瀏覽、盤撋(puâ nnnuâ )泡茶的方式走訪六腳二十五個村。

縣長翁章梁致詞表示:「早期六腳鄉蒜頭糖廠--可說是當時台積電,因為蔗糖帶動地方經濟繁榮,但這幾十年來時代變遷漸漸沒落……幸而百年老屋--成豐碾米廠如今完成修復,並化身為‘’成豐社區講堂‘’供人展覽、觀光,相當佩服執行團隊行動力。

回溯六腳以往經濟好的時候,培養出了許多人才,這次透過新生代藝術家的嶄新角度~詮釋現在的六腳鄉,展出作品值得一觀,歡迎大家來認識六腳鄉,看展覽同時也能到隔壁〈春葵.書.咖啡〉(註一)休憩,放鬆。」

成豐社區講堂執行長張玉美表示:「蒜頭村的奇蹟要開始了!~有了政府、民間的合作,這樣創生式的展覽才有可能誕生,五位藝術家發揮才華為六腳鄉帶進藝文氣息,就是生活美學的開始,更賦予老屋文化精神價值,盼完成打造蒜頭藝術村的願景。」

 這次分別透過影像、木質、金屬、聲音、視覺圖像五種創作視角,收集六腳鄉田埂的人文圖像與畸零殘料、再訪先民行走與匯合的痕跡,速寫農村面對時代的神情肖像,刻塑人、土、情與時間共振的感性紋理~綻放老社區的新篇章!!

**

五位駐村藝術家如何顛覆我們對六腳鄉約定俗成的印象?讓我們先來認識他們眼中的六腳鄉,到底長成什麼樣子~

 駐村創作自述(摘文) 

照片

  (劉鴻宇以客觀的角度創作,引起思考空間。記者林慧茹攝)

劉鴻宇|作品媒

來自宜蘭的劉鴻宇以客觀的角度創作,引起思考空間...。
過去的創作多半圍繞著土地與自身的關係——從記憶出發、從家鄉出發,那些作品往往源自於長時間的情感積累與地理熟悉。而這次駐村僅一個月,要與一個地方建立起真正的連結並不容易。……但也正是這種不屬於的狀態,讓我注意到一些平常或許不會深看的東西。

照片

  (左.林鴻易與成豐執行長張玉美。)

林鴻易|作品媒材:木、竹

來自台東的林鴻易拜訪六腳鄉船嘉寶竹頭筊文化保存者黃奕薰老師及在地木工手藝老師傅帶來綠色永續與傳統連結的靈感。
……北港溪或是朴子溪,從溪邊去發現漂流中的樹木,以及河堤確定是廢棄是被丟棄的垃圾,當我的創作材料,用廢棄物件所表達的時間,或是不知什麼來歷的漂流木。主要用木質作為創作的媒材,將會是以雕塑的方式呈現,回應時間帶給六腳現在的模樣,或是未來的模樣。

照片

  (黃嘉宏的平面設計以六腳鄉縣道的交通運輸為新舊串聯。記者林慧茹攝)

黃嘉宏|作品媒材:印刷雙透布

來自新港鄉的黃嘉宏則以視覺圖像速寫土地與人的情感。
在幾經踏查行動間似乎也醞釀著某種對於「進入」與「走出」的身體感受。漸漸能明白那些騎著車或是徒步進入時的視覺接收過程:也許會先看到由幾棟標誌性建築的座落,或是廟宇入口指示的告示牌,又或者是透過老舊建築、住宅、農耕之地、荒廢的豬舍及市場空間……等,形塑成「進入此村落」地域的視覺形貌。

照片

影像:曾聖翔 ╳ 音樂:李家東連結的影像創作紀錄。圖.縣府提供。)
曾聖翔

曾聖翔是出自六腳鄉潭墘村的青年,回到阿公阿嬤居住的村落,他用影像記錄長輩的生活軌跡。
空,意味著很多地方都沒有人,又或者說,這些地方看起來曾經有一些人,做著某些事。同時,可以看到六腳有許多不同的紋理,有時候破裂的水泥與磚頭,隱沒在叢生的植物之中,後面長出了一棵樹,前面又堆置著,也許生活、農務所留下的物件或機具,抑或是堆積如山的蚵殼。空,帶給我們許多想像的餘地,被時間抹去的、疊合的,形塑了今天的六腳。

李家東

來自高雄的李家東,用一個月的在地連結激發音樂創作靈感。
這次和曾聖翔合作的作品為三個主題,分別為「空」、「眼神」、「光」,聖翔負責影像,我負責音樂。這三個主題主要從踏查過程中的身體經驗出發,並與聖翔在討論過程中傳接球,在感覺中找出共識。在音樂上,除了負責收音的手持錄音機,我主要透過取樣機和電子合成器來創作:取樣機處理實際的聲音素材,電子合成器則捏塑出想像中的音色。

**

後記/(註一)〈春葵.書.咖啡〉

https://www.peopo.org/news/803523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