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館出發 打造在地文化中心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徐采廷、陳萱誼/雲林西螺報導】

在西螺延平老街,螺陽文教基金會以捷發乾記茶莊作為文化基地,推動修復老屋和老街立面,進行文史保存,也積極開設藝術工作坊與社區大學等課程,希望能夠在提振經濟、觀光的同時,也能讓老街的藝術與文化意涵更為豐厚。

老街復興 再現昔日光彩

西螺延平老街,曾經因為沒有跟上產業轉型的腳步而逐漸沒落。螺陽文教基金會以捷發乾記茶莊作為根據地,推動老屋修復,重現老街風采。

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何美慧:「西螺是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形成一個聚落,延平老街當然就是西螺文化發展的源頭。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我們的地點是捷發乾記茶莊。這個捷發乾記茶莊的前人姓許,在清末的時候,來到西螺、在西螺立足,開始做生意。(民國)91年開始,螺陽文教基金會進駐到這個老房子裡面,從打開門窗開始修復,一直到幫左右鄰居修立面跟騎樓空間,有一點帶領(地方的)作用。」

茶藝與建築的結合

文化館保存了原本茶莊商工住合一的建築特色,而內部也有許多與茶相關的詩詞裝飾。

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何美慧:「外面是公共場域,人家來買茶葉、來喝茶可以坐的地方,進到裡面,就會變成是加工區以及私人的空間。這個是一個隔屏,區分著裡外。你們站的地方是外面,這個地方是裡面,為什麼要區分裡外呢?早期在蓋這個房子的時候,還是有男主外女主內的這種民俗。每一進之間的門楣上面有很多的詩詞,跟茶都有關係,全部都是茶文化。你看這邊寫松聲、這邊魚眼。蟹眼已過魚眼生,蟹眼是我們在煮茶水,煮沸之前的小泡泡,大泡泡叫魚眼。那松聲呢,颼颼欲作松風鳴,火燃燒在松木上,嗶嗶剝剝那個聲音,很像風吹過松樹樹梢所產生的聲音,所以有松聲。」

文化保存 教育傳承

自許為地區文化中心的文化館,除了文史保存,同時也積極推動工作坊、社區大學,提振區域文化。

當代木雕創作工作坊老師 吉田敦:「現在從這麼小的(木雕)開始,慢慢把這個想法擴張到很大的(社會),這樣的看法。2016年來這裡做創作以後,一直都沒有變。」

當代木雕創作工作坊參加者 江雨桐:「西螺上課的老師真的師資很好,而且環境非常棒,就好像沉浸在古蹟裡面上課一樣。」

文化的典藏之地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持續深耕在地文化,期待能夠讓老街不只是美食街,更富含文化與藝術底蘊。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8則報導
2,197則影音
57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2,464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2,401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2,330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4,306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191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2,702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2,931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6,410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7,538
推:
0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8,539
推:
15
回應:
0

從文化館出發 打造在地文化中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64篇報導,共12,86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64篇報導

12,86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