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樹老師_「無尾港為鴨鴨備糧_種植水稻、茭白筍」

嵌入:
文字-A A +A

101.4.15
感謝李龍聰先生很爽快的答應提供精彩照片

 
哇!!這年頭種稻給人吃還有人嫌辛苦,竟有人種稻給「水鴨」吃。剛開始以為只是「親子共樂」的插秧體驗,原來是整套很完整的「全民環境教育-在地食材行動(生態保育篇)」計畫,活動背後還結合好幾所學校、中研院、台大共同調查研究,深入的動員力真「讚」!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花嘴鴨、拍攝:李龍聰

東臨太平洋,宜蘭縣蘇澳鎮的無尾港區內涵蓋河流、湖泊、沼澤、沙灘,每年10月到隔年4月間,常有上千隻水鳥聚集,是宜蘭地區雁鴨數量最多的棲息地,也是北台灣兩大雁鴨度冬區之一。

1988年,台電計畫在蘇澳設立火力發電廠,年輕的世代組成反火電聯盟,經過多年抗爭,最終以「保護雁鴨」的名義,設立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頒布後第一座「水鳥保護區」,並迫使台電放棄火力發電廠開發計畫。

政府劃設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時,只將102公頃的公有土地劃入範圍,核心區的私有土地卻遲遲沒有劃入。農民想辦理休耕轉作,必須放乾田裡的水讓田青生長,才能達到生長面積七成的規定,但水放乾之後,鳥類又無法棲息,違反保育目的,法規的衝突造成農民的困擾。

為化解農民對水鳥保護區的反感,當年曾參與反火電的年輕人組成「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從早期投放碎玉米、穀物給鳥吃於城隍爺廟前私有地的方式,惹來人為干預的反對意見,但具一定成效,後因全球禽流感事件而中斷。2008年起由促進會承租3分地實施水稻種植,並蒙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協助,檢測操作田內底棲生物調查,藉此實驗欲了解底棲生物與雁鴨食物源的相對關係。

2009年起由宜蘭縣政府承租基地共約2公頃,種植水稻、茭白筍、芋頭等水生植物,以生態栽培方式經營,不採收作物,於冬候鳥季前以整地方式將之混和入土壤中。植物的根、莖、葉、果等有機物,在土壤中發酵、分解,豐富土壤中的生物相(含:微生物、藻類、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提供冬候鳥豐富食源。2011年起由林務局補助部分活動經費。
 
無尾港位在媽的娘家蘇澳鎮,快70歲騎著很炫的摩托車的三舅載我到岳明小參加活動,這次和三舅聊,第一次知道他默默做很多善事。他曾告訴教家教的兒子「如果碰到家裡很窮但有心想唸書的孩子,不要向他收錢,認真教,做個名聲就好」、「有一次火車站前有一對父子無錢吃飯,買便當送給他們」,「醫院碰到無錢買血的病人,我拿錢幫助」…….

 
一早就見到許多有意思、行動力強愛地球的人,這位宜蘭文史工作陳明吉先生平日開照相館,來插秧也做蝴蝶標放的活動。鍾茂樹老師說:「在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這群比兄弟更親的義工,狗嘴裡吐不出什麼象牙,常常互虧,活動拍照的怪咖--李龍聰先生賺錢養家之外,最熱衷鳥類攝影,無師自通按快門的時機,連專家的老師都說『讚』」。

 
捕蟲網一把約1600元、特製的網子不會損害蝴蝶翅膀,在貧窮的農村長大的劉興欽老師小時候則用樹枝及蜘蛛網自製,他們推薦羅東國中有蝴蝶館可以參觀


 
真幸運,集合等待的時間,就發現一隻青斑蝶,在翅膀註明無尾港發現的標記後釋放。日本研究青斑蝶飛行距離超過2000公里,小小的身軀往返台灣日本兩地,驚奇的遷移能力震撼世人。
飛過滄海的蝴蝶、詹家龍
http://e-info.org.tw/topic/butterfly/2004/bu04051301.htm

 
活動從岳明國小的操場進入,光是旁邊幾棵大樹、操場中的草皮,頓時洗掉不少都市的塵囂。
岳明國小:全校不到一百位師生的迷你小學,是全國校園節水、生態自然教育的典範。http://www.youtube.com/watch?v=3asygD3BT0w

 
 
大家在城煌廟前脫鞋準備,今日陽光普照,適合親子出遊(最小包尿布5個月大的嬰兒),活動前一天陰暗飄一點小雨,活動後一天又是陰雨綿綿,鍾茂樹老師說:「好日子是老天幫忙」。
 


4月7日妹妹南下幫我除草(http://www.peopo.org/happyginger88/post/100514),第二波打鐵趁熱,這次邀她全家來參加,5、8歲的小姪子/女只在都會公園玩,第一次插秧下田。
 

2012年環境教育概分四個栽培計畫及一個人文計畫,這些活動都是「鬥陣來學師仔」,從作中學,從親身體驗去感受,進而引發感動。

一、孩童稻作體驗共有老師、學生、家長共190人參加,對象是育英國小
(一)室內課
   1.水稻的一生,介紹傳統與現代操作方法,含生產、生態、生活面(3小時)
   2.水田鳥類、昆蟲相介紹(2小時)
   3.農業文學(含俚語、諺語、自編)
   4.米食加工diy(3小時)
   (二)戶外課
   1.秧苗培育(1小時)
   2.插秧活動(3小時)
   3.水田生態觀察(3小時)
   4.割稻(3小時)
二、水稻經濟栽培的操作,對象是文化國中、馬賽國小、蘇澳國小,共約100人,在另一場址實施,包含不同肥料對作物反應及生長、結果的實驗操作並要求學生自己紀錄,建置生長史的數據,以為書寫報告之依據於暑假再集合學生共同討論完成報告
三、蔬菜瓜果栽培區,對象是文化國中、馬賽國小、蘇澳國小,共約100人,已種下葉菜類、根莖類、瓜果類,並教導學生、家長,以種子、種苗、阡插繁殖等方法 也留一畦供學生做實驗記錄,如:
  1.肥料對作物生長 、產量差異
  2.植株種植密度與生長集產量差異
四、社區人文體驗活動,對象是文化國中、馬賽國小、蘇澳國小,共約100人
  1.3月17日帶領小朋友、老師、家長共同參與廟宇繞境活動,體驗扛鑾轎、認識是什麼是捾籃添緣金(繞境活動時,安排一組人提著謝籃在行列中,接受信徒捐獻,並開立收據)、矺香案桌(於自家門前設置鮮花素果的拜桌)及認識社區
  2.3月24日帶領小朋友、老師、家長共同參與廟宇祭典儀式活動,認識神明抓乩童、乩童與桌頭、安五營兵將(初一十五所謂的犒軍,就是拜五營兵將,兵將共設5處,以主廟為中心,兵將分別設置在村莊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黃中土))、過金火、傳統的金亭、神明出入廟的儀式等
  3.海岸居民的經濟活動(日期未定),可體驗牽罟、抓魚苗、捕鰻苗、及海邊植物製作童玩等
五、無尾港全民環境教育計畫
A.4/11  插秧前,冬候鳥季後(四月份)底棲生物調查,由中研院執行完畢。
B.4/15  為鴨鴨備糧(種植水稻、筊白筍)。
C.5/20  將4/11採樣(共9處)之檢體挑出蟲體。
D.6月份  對水稻與筊白筍田進行生態(植被及昆蟲相)調查。
E.8月份  參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
F.9月份  本年度冬候鳥季前(植被不採收、混入土中)底棲生物調查
G.10月份  將9月份採樣(共9處)之檢體挑出蟲體。
H.10月份~明年四月份 冬候鳥季每月乙次對本操作基地,由台灣大學協力實施PPGIS鳥類調查。

註一:「PPGIS以GIS作為一種社區意見的溝通平台,讓社區議題的資訊(位置、地點、資源、交通…)清楚地以數位的平台進行展示。一個地區的自然風貌、人文風情等資料,都可以繪製成圖層,納入該地區的地圖,完成獨特的地方歷史。老房子、老樹或是任何對社區有意義的事物,在GIS系統裏呈現出來。 」

註二:
2008年起台大地理環境學系與森林環境暨自然資源學系協助利用ppgis系統(Public Participation GIS、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發現基地內尖尾鴨數量從以前在保護區內十幾隻,2008年已有百餘隻,2009年增加至200餘隻,2010年單筆記錄更達四百餘隻,很遺憾2011年因政府工程進行,中斷對基地內調查數據的連續記錄。  
 


年初在實驗水稻田旁實施「秧苗培育課程」,偶後每天需澆2~3次水,故將秧苗盤移至文化國中校園內,由國中生統一管理


 
國中、國小學生自行育苗漂亮的成果


 
國中、國小學生學生種太密偏黃的成果
 

解說時鍾老師提醒小朋友插秧常犯的錯誤,雖然這位5歲的小朋友聽不懂,用心的爸爸有認真聽,下田糾正兒子要拿根部而不是莖部,按步就班的教。


 「酷」!! 我參加過一些插秧體驗活動,在這ㄦ看到好多不同點,第一次看到插秧體驗田的田埂如此充滿「野性」,咸豐草、藿香薊、大工草….等厚厚一大片,還有2公頃大面積體驗田。

 
 


 
主辦單位事前有通知多帶一套換洗衣服,沒經驗的妹妹,只幫孩子帶內衣,嘀咕不想讓孩子下田弄髒,「人多影響力大」,大手牽小手紛紛下去,小朋友看著頗心動,遠從台北來,那能不下田試看看?姐姐走在前,一路緊緊抓著我的手臂,要媽媽背的弟弟走在後,還有阿媽抱孫女熱切地想給孩子體驗。

無尾港插秧體驗地點選得真好,這段從城煌廟走下來的雜草小徑,讓都市人赤腳體驗、穿身而過在真實農村佔重大地位的雜草群,慢慢喚醒大家潛在的野性。


 
米格魯也來參加活動。


 
男女老少都歡迎,邀請能接受髒的朋友。真棒,沒有人向主辦單位要求提供插秧短襪及茶水,也沒有政治人物噴著香水、帶著秘書匆匆來匆匆去。


 
文化國中同學擔任小老師,協助第一次下田的小朋友。
  

今年來不及先以木輪經緯劃定地表交叉線(約1~2分地),根據連辦5年的經驗,即使派出田間小幫手解說,然而許多參與者是第一次下田,拿秧苗後退插,走著走,常忘記畫好的插秧點,不是每叢秧苗數差異很大,要不就是差的歪七扭八,日後通風不良,這種狀況也是諸多辦插秧體驗活動,一旁專業農夫「看不下去」,主辦單位多會請專業插秧機或農夫,幫忙最後收拾殘局。
 


首度看到主辦者下田後拿著麥克風大喊「不要講話、排成一排、報數、單數雙數一組」,有勇氣維持「散客(或說貴客)」的秩序真了不起。

「有心的人啊,在那堆臭臭的堆肥前,還是烈日下在荊棘內種福田」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鍾茂樹老師,台語四句聯很溜,擔任多所國中、小母語支援教師,他並指導孩童堆肥製作、種菜、種稻體驗課,賞鳥、國小畢業前牽罟,他帶孩子很有一套,能讓原本上課靜不下來的孩子轉變成為生產好幫手學生。

白鴒鷥~鍾茂樹老師

白鴒鷥
作茨邊  (茨邊:鄰居)
幪蟲  加減拈  (幪蟲:蚊蟲   拈:拿、捕捉)
營養  隨恁填  (恁:你們   填 :添加)
恁甜
阮嘛甜


 
照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kHeWvYqAFQ.aVJYbL.PC5g--/article?mid=11272
很多學生從國小5年級開始就跟著他好幾年,一起學、一起玩、一起瘋,例如2010年已是宜蘭高中的邱宏凱以冷門的地方文史獲得保德信志工獎,並捐出獎金,這個獎十年來都是家扶志工、展望會、醫院志工的天下,而另類的得獎者---邱宏凱從全國30名傑出志工中脫穎而出讓啟蒙老師鍾茂樹非常開心。
鍾茂樹老師謙虛地說:「自己的小孩也大了,創造這個機會與別人的兒子、孫子玩在一起,增加生活樂趣,跟著他當學徒,雖累但絕對有意外的收穫。反正一年能吸收到一位真正用心的學生,足矣!!」

 
 
林騰煌鎮長及耆老楊建一先生示範,鎮長非常盡責地插完責任區,一旁忙著快樂照像的年輕朋友們,希望不是只來學插秧,還能學習耆老先把事做完的精神,一輩子受用。
 
雖然沒有畫責任區,這對母子在大家笑聲中,默默、標準地完成一小區,要給他們鼓掌,如果是老闆就想找這樣的員工。長輩告訴我,他小時候幫忙種菜時,隨便做做樣子會被父親k的很慘,之後鄰居向他父親提到小孩不認真工作,則再被打一次,所以他從小就學到確實栽種才有確實收獲。

各地舉辦的農業體驗營,主辦單位為鼓勵大家親近土地、不再嫌髒或害怕,能感受食物鏈需求的全民環境教育,多是希望看到大家下田的笑容,不需負擔收成責任。然而下田玩泥巴是一回事,丟秧苗玩又是另一回事,聯絡大小事宜的主辦單位已經非常忙碌,家長們請多學習這位母親,扛起教育責任,在田裡親自示範給孩子看,或許以後再開個「不一樣自然課(家長篇)」。
 


姪女剛下田時說「這土好髒」,她媽馬上說:「這是種妳吃米的地方,怎可說髒?」(咦!!這句話很耳熟,似乎是我的語氣,4/7我妹下田時她也說髒,還好當時有即時矯正)。

我帶著姪女靠著河道第一次種植筊白筍,是宜蘭俗稱紅殼仔的品種,要拿著「根」而非「莖」部插入土10~15公分才會長得好,一般採收期是9月底至10月底,正逢冬候鳥季,不採收的筊白筍植株旺、葉片數多,生長期可提供水鳥(尤其是紅冠水雞)築巢。水稻田將不收割,為預冬候鳥準備糧食。
 

 
姐姐插完,再上田埂把弟弟一起帶下田種茭白筍,姐姐說很好玩,有待啟發的弟弟說下次再也不來,往後再找機會把妹妹和妹婿拉下田。
這活動辦得真成功,讓小朋友、都市人克服心中對「土地」陌生恐懼,原先很緊張、一付眼淚快飆出來的小姪女,回程健步如飛又快樂,差別真大。
 
 

 

 
 
 
 
玩起互扔泥巴的遊戲,看在專業農夫的眼裡可能難以接受,一開始我和朋友也認為「用來生產的土地不宜如此」,看到以前鍾老師的報導「1999年有一次到小學收集廚餘,家長到校接孩子回家,看到我開小卡車,帶桶子在做廚餘回收,他們會牽著小朋友,指著我說,你們若不努力,就會這樣。」 很多人認為「廚餘很髒」,就像我妹及小朋友認為「土很髒」,不經意流出「低等的人在做」的意識。

有一次和同學夫妻全家出遊,小朋友碰到狗,媽媽說:「很危險趕快回來」,爸爸則說:「它若欺負你,上前踹它一腳」,孩子能從爸媽男女不同角度學習處理事情。而且從小在都市長大的我,近年因來常到自然田野,看到都市裡枯枝落葉撿乾淨、花草整潔的都會公園反而不習慣。

因此我改變想法,樂見「泥巴戰--親近生養大地」,主辦單位多次強調「不鼓勵、不反對、不操作K泥巴,大隻的不能K小隻的、男生不能K女生、被K到不能哭」,幾位志工會故意不小心讓弄髒參與者,還有玩到褲子掉下來,大夥泥成一團。

細看李龍聰先生拍的偶發鏡頭真的很精彩,這群泥巴戰的主角有學生、家長、老師、父子黨、師生黨、還有不少弱勢家庭小孩。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在暑假會辦「無尾港『野』孩子夏令營」有「不野不相識(認識伙伴)」及夜間小勇士(暗夜獨行100公尺步道勇闖無尾港)這類活動,就是希望孩子不是養在溫室文弱的肉雞,而是能跳、能跑、能戰的土雞。聽我敘述這次活動的同學說:「姪子上國一後變宅男,真該帶他去脫胎換骨」。

鍾老師說:「9年級同學大部分因升學因素,被家長建議陪伴在課業旁,否則這群從5年級就跟著我一起學、一起玩、一起瘋的學生下田,畫面一定更刺激,這群9年級的學生在暑假還有另一項任務,要參加宜蘭童玩藝術節表演的外國團隊的接待工作(親善大使),英文不會講,就用比的,或利用網路經翻譯來溝通。」

 
可供換洗的浴室只有一間,而且是冷水,好幾位索性帶著一身泥漿回家,不方便清洗的情況反而增強大家的包容性。


 
曾在學校辦過類似這些活動的人,必能瞭解其中的艱辛,很多辦一次就不敢再辦,例如政府補助經費很晚下來、要自掏腰包墊錢、動用人情調度社會資源、部份老師或家長不認同、要突破層層體制….。

而鍾茂樹老師和「在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的成員有毅力、熱情、勇氣及創新,統整性的務實作法,歷年活動辦得踏實又有趣,真值得教育部或農委會頒個獎,以及更多社會的肯定與掌聲,他們的精神帶給其它第一線辦活動的人不少鼓舞。

 
鍾老師多年前從社區提供的鳶尾花種源,移植到文化國中校園,教導資源班學生建立種源庫,並於去年分散種植在喬木下,建立多層次種植的景觀,如今已陸續開花,將在學校每年4月份成為鳶尾花海,就像鍾老師多年潛移默化的孩子已看到成果。用最低成本,巧思方法更能創造出特色,而且對特殊教育又具多重學習效果。
 

拍攝:陳明吉
2010.5.18立法院三讀通過「環境教育法」, 早在 2002年鍾茂樹老師與文化國中校長多次討論,結合能力指標,設計出具區域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由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義工兼解說員,從鄉土母語-台灣活起,說生、老、病、死、婚喪喜慶,話食衣住行,統整環保、生態、自然、農業、人文、地理、歷史與文學,並嘗試以生活化的語言讓同學自編童言童語、話童童謠,利用四句聯、七字仔或雜唸的型態,呈現生活中的感受,引發諸多笑場與成長的激盪,沒有在地生活經驗教師或書商是編不出來的,摘錄部份如下,近年來增加鳥類及民俗植被建立與庶民生活的連結。

內涵名稱

內涵主題

對應分段

態力指標

備註

口傳文學

 

 

正月正請囝婿入大廰

二月二士地公搬大戲

三月三桃仔李仔雙頭擔

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

五月五龍船鼓滿街路

六月六踏水車打碌碡

七月七龍眼黑石榴毗

八月八勾豆藤挽豆莢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

十月十干樂滿屎礐

十一月搓紅圓過冬至

十二月卜過年

2-3-12

2-1-14

3-3-1

 

生活史:婚

 

 

 

 

父母威權

媒人的角色

訂婚

結婚

5.三媒六禮童養媳

6.冥婚

7.招夫

8.招婿

 

5-3-2

1-4-2

1-4-3

5-3-2

1-4-3

了解自已可以湊定自我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影響。

能描述自已文化的特色,並分享自已對文化所建立的意義與價值。

註:冥婚為亡人與活人,或亡人與亡人的婚姻,俗稱之為「娶神主」、「娶香火」,能讓女有所終,又能保佑岳家夫家處事順利,如此互惠的風俗。

海岸居民

龜蛇把海口傳說

鰻苗、魚苗經濟

海岸守護神-玄天上帝、媽祖

龜山島與宜蘭人

牽罟憶往

1-4-1

1-4-2

1-4-3

 

1-4-4

1-4-5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視覺改變如何反應文化變遷。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提出改善建言。

 

「教育真的可以不一樣!」東華大學教學卓越中心2012年4月發表「教育小革命:大學生的十堂社會參與課」老師讓學生關心生活的大地、社區,也認識了自己,無尾港文教基金會從社區發起的「不一樣的自然課」,若能出書,相信必定很精彩,更感人。

更多的力量累積,希望教育的單位把生活的東西放入基礎教育,專業分工的各部會、社會大眾,多參考「在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或其它農村再生的作法,建立跨單位合作、整合性務實作為。讓更多人脫去鞋襪、走進自然,體驗手到、腳到、身體到一起接觸爛泥的感受,享受絕不相同的自然課,愛土愛鄉。

鍾茂樹老師bio0915755097@yahoo.com.tw、0915755097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純

如貞:幾年前曾辦理區公所經建課公園園長到無尾港一遊,當時有品嘗窯烤披蕯和生態導覽活動,印象深刻!社區營造結合農業活動,讓這些知識往下一代紥根,這就是台灣的希望!

準田庄人

感恩鍾老師! 大地有您真好!

嬌嬌

原本去年就約好要辦的活動,因故延到今年,雖然我是主辦單位的主人,可是我卻插不上手,只好跟著大夥下田趣,讓我想起以前到阿姨家插秧時可以吃五餐的往事,看著家扶中心的小孩玩得全身泥但卻露著開懷燦爛的笑容沒有比這更令人感動的,回程的車上小朋友興高采烈討論著今天的活動,每一個都說午餐好吃米台目DIY好玩,但是更喜歡下田趣,鍾茂樹老師真是辛苦你了,可是我想下次再找你時,你一定仍然樂意幫同學我這個忙,照顧兒童第一優先不是嗎!

9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26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創價使命自覺」三代同樂插秧趣

2024-04-16
瀏覽:
1,794
推:
0
回應:
0

「打造蝴蝶樂園」李榮宗老師

2024-04-11
瀏覽:
3,556
推:
11
回應:
0

台南秈18三星柯林栽種第四年

2024-04-03
瀏覽:
3,752
推:
0
回應:
0

辦活動適合~好吃台南秈18糙米紅豆糕

2024-04-02
瀏覽:
4,126
推:
7
回應:
0

小朋友一掃而空的台南秈18地瓜煎餅

2024-03-27
瀏覽:
4,189
推:
16
回應:
0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すこい Yangmingshan Terraces

2024-03-26
瀏覽:
3,468
推:
10
回應:
0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

2024-03-26
瀏覽:
3,192
推:
0
回應:
0

打造台南菁寮桃花源~楊智謀夫妻

2024-03-20
瀏覽:
5,291
推:
51
回應:
0

2024台大農場百年祭天插秧

2024-03-19
瀏覽:
3,311
推:
0
回應:
0

鍾茂樹老師_「無尾港為鴨鴨備糧_種植水稻、茭白筍」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