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漢聲雜誌社「漢聲巷」書寫與收藏台灣民俗的歲月

2025/11/28 19:03
2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怡萱報導

 隱身於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巷弄內的漢聲巷門市,亦稱漢聲書店,為漢聲雜誌社設立的文化空間。自1971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搶救、記錄與保存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地方風物與手工藝,並深入採集民間素材,留下詳盡的工序記錄與民間藝術調查,建立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並編成專書。漢聲書店店長林淑麗表示,面對新時代,漢聲將以多元形式呈現,希望經典能被新時代轉譯,使民間文化持續傳承與創新。

照片

▲將百期中文版雜誌集精華彙編成的《漢聲100》,也包含了百期報章論述總集成。攝|林怡萱

 漢聲巷裡收藏的不只是資料,更是記憶與情感的載體,2006年《漢聲雜誌》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亞洲之最,譽為行家的出版品。林淑麗認為最能體現漢聲精神的是自1994年起每年出版的大過新年系列海報書,是一部以生肖為主題的民俗海報書,結合剪紙、版畫、刺繡、木雕、面花、泥塑等民間美術,變成十二張可撕下張貼的民俗海報,展現吉祥寓意與民藝之美,讓傳統融入當代生活。

照片

▲乘載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的《漢聲小百科》也出自漢聲出版社,展現了其推廣教育與民間文化的用心。攝|林怡萱

 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年輕世代接觸民俗的方式也不同,漢聲過去透過雜誌與叢書出版,以扎實的田野調查、創新的視覺設計與工藝紀錄,一點一寸擦亮了傳統文化,也感動無數關心傳統的人們。林淑麗說,面對新時代,將以多樣形式再現前輩的心血成果,於南北舉辦各類民間文化展覽、走讀、校園活動等,也歡迎博物館、美術館等前來挖寶,希望能與新一代建立連結,讓傳統在現代文化中被看見。

照片

▲1994年起每年出版的大過新年系列海報書,是一套以生肖為主題的民俗海報書。攝|林怡萱

 對於漢聲雜誌社未來的展望,林淑麗期望將多年累積的民間文化基因庫數位化,或復刻再造或創新演譯,讓資料得以永久保存並靈活運用,先人的智慧巧思因而綿延不絕,近可解決現代人身心問題、豐富精神生活,遠則厚實了人類邁向未來的錦囊寶庫。同時,也將透過講座、營隊與數位課程等形式傳承漢聲精神,在AI時代以真實手感與文化深度培養新世代的生命韌性與創造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