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交織.共生:桃園社造博覽會盛大開展 解壓縮城市生命力與社區新藍圖
流動.交織.共生
桃園社造博覽會 解壓縮城市生命力與社區新藍圖
共築「宜居藍圖」中原文創園區
近百單位「桃園社造.zip 解壓中」策展亮點
桃園城市脈動解壓縮
社造博覽會探討「流動、交織、共生」新願景
【桃園中壢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報導】
為期九天的「2025桃園社造博覽會」於11月8日(六)起,在中原文創園區盛大開展。本次博覽會以「桃園社造.zip 解壓中」為主題,將桃園作為一座人口高速流動、文化多元交織的城市樣貌,透過七大主題展區進行深度詮釋與實踐。主辦單位明確指出,本屆核心概念聚焦於「流動、交織、共生」,旨在探討如何透過社區營造的力量,串聯城市中看似獨立的點位,共同織就一張更具韌性、更為緊密的社會網絡,為新時代的桃園市民描繪出宜居城市的立體藍圖。
本次博覽會集結了空前的多元能量,總計有高達17個市府局處、13個區公所、12間在地學校,以及49個深耕社區組織共同參與,合計超過90個單位攜手合作,展示社區營造成果與未來願景,體現了公私部門與在地力量的協作深度。展覽期間為11月8日至11月16日,每日10:00至18:00開放,免費入場,邀請市民走進現場,一同見證社造的豐富可能性。
七大主題展區亮點公開
從未來城市到沉浸式「社造玩玩聚」
本次博覽會的策展空間劃分為七大主題展區,每一個展區都從不同維度切入,呈現桃園社造的深度與廣度。其中,「未來城市:流動・交織・共生」作為核心展區,以數據與故事並陳的方式,呈現桃園因人口流動帶來的多樣性挑戰與機會,並展示社區如何成為跨文化、跨世代交流的穩定基石。
另一引人注目的展區是「宜居藍圖:跨局處共築社造力」,體現了社區營造已不再僅限於單一業務範疇,而是成為市府推動各項政策的共同基礎,展現政府各部門在文化、環境、交通、教育等領域中,融入社造精神的實際成果。此外,「社區學校:社區是我們的學校」則強調終身學習與在地知識的價值,透過案例展現社區如何成為傳承技藝、活化文史、共學共老的最佳場域。
最富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莫過於**「社造玩玩聚」**展區。此展區打破傳統靜態展覽模式,採沉浸式體驗設計,規劃了如「辦桌家宴」、「夜市攤位」等生活化場景。參觀民眾將透過類似「社造大富翁」的遊戲化方式,親身體驗與理解在地社區面臨的各類公共議題,讓晦澀難懂的政策與議題變得親切易懂,大幅提升民眾參與的意願與興趣。
週末限定表演與深度參與
讓社造的力量能夠落地開花
除了平日的靜態展覽,博覽會更規劃了兩個週末的精彩動態活動,為展覽注入活力。在草溝區特別設置的表演舞台,將上演多齣探討在地議題的劇碼。例如,隔離島劇團的《請說中文》將在11月9日(日)的下午場次演出;而何日君再來劇團的《同一張藍圖》則於11月15日(六)及11月16日(日)的下午時段連續登場。這些戲劇表演皆以社造關懷為核心,透過藝術形式引發公眾對於城市發展與人際關係的深思。
展覽期間,主辦單位也設計了豐富的互動活動。包括鼓勵民眾在七大展區闖關集章的「社造大富翁」活動,集章完成後即可兌換精美好禮。此外,現場還有多樣的社區特色表演、親手體驗課程、以及結合在地文史的「社造小旅行」路線,讓市民不僅是觀眾,更是社造理念的實踐者。
中原文創園區為期九天
免費開放共同織就韌性桃園
本次博覽會選定中原文創園區作為展場,藉由活化後的工業遺址空間,象徵著桃園城市在時代變遷中的轉型與再生。透過匯集超過九十個單位的力量,這場博覽會不僅是一場成果展,更是一個重要的對話與共識建立平台。它展示了桃園市在面對快速的社會與環境變遷時,如何運用社區營造的基層力量,來強化人與人、人與環境、甚至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進而提升整座城市的社會韌性與宜居品質。
主辦單位呼籲所有關心桃園在地發展、對社區生活抱持熱情的市民朋友,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利用11月8日至11月16日的展期(每週一休館),親自前往中原文創園區。一同「解壓」桃園豐富的社造能量,共同參與未來城市藍圖的建構,讓社造的種子在桃園這片土地上持續「落地開花」。
圖/截自網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