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糊紙父子闖進電玩界 糊出魔獸死亡之翼

2025/11/10 21:00
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吳綵均/高雄市小港區報導】「好壯觀的黑龍,做的好像真的」這隻讓台下觀眾驚呼連連的「死亡之翼」,是糊紙第四代傳承人陳志良和兒子陳泓靖的作品。他們跨界和電玩「魔獸世界」合作,使用已經傳承四代的糊紙技藝為基礎,結合陳泓靖對於電玩和年輕人喜好的了解,打造出栩栩如生的黑龍。希望用跨界和電玩「魔獸世界」合作的方式,突破因為政府政策導致產業逐漸沒落的困境,翻轉糊紙只是喪葬的產物這個觀念,糊出屬於傳統糊紙的一片天。

↑ 混玄紙藝社第四代傳承人陳志良師傅和其製作的紙糊關羽。攝影/吳綵均

陳志良出生於以糊紙維生的家庭,從小看著長輩製作糊紙,耳濡目染之下,就在心底決定要將糊紙這份技藝傳承。所以在國中畢業後,就毅然決然選擇投入糊紙技藝,而非繼續升學,他經歷過十大建設時,台灣錢、淹腳目,大家願意將錢花在工藝品的輝煌時代,當時為戒嚴時期,大家有錢卻沒辦法出國,所以選擇將婚喪喜慶舉辦的很盛大,家家戶戶會比較慶典時的排場、誰使用的工藝品較氣派,並以做口碑的方式經營生意。

隨著時間推移、科技的發展,近十年來許多喪葬業者以一條龍的模式,將喪家的喪事需求以生前契約的方式進行買賣,並惡意壓低向傳統工藝師傅購買糊紙、工藝品的價格,在惡意的打壓過後,糊紙師傅根本無法透過糊紙賺取生活所需,就算喪葬業者有給予糊紙師傅酬勞,但也僅是杯水車薪。陳志良也和其他糊紙師傅大同小異,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不得不另尋其他保護飯碗的方式。

世代傳承的糊紙血脈

陳志良說,自己家世代從事道士和糊紙事業,而糊紙技藝從曾祖父傳到現在,僅剩陳志良一人習得這項技藝。談及學習糊紙的原因,陳志良認為,多學幾項技能才能養家糊口,所以除了道士儀典之外,他也認真學習糊紙這項技藝,他說,道士儀典大多都是照本宣科,死背的方式居多,但糊紙較為多變,有比較大的創作空間。

提及糊紙和道士儀典的連結,南部一些上了年紀的道士會製作一些法事、科儀時使用的小東西,如此一來,做法事時就不用再另尋其他糊紙的師傅。舉例來說,在道士舉行法事時,有一種儀式叫「跑赦馬」,每當進行這個儀式時,道士們會手持用紙做成的「赦官」、「赦馬」,也就是用紙糊成的人和馬,依照固定的步伐,圍繞在祭壇邊行走,象徵在陰間奔走,傳達文書、赦令,藉此來超渡亡靈。赦官和赦馬就是小紙的一種,和陳志良年齡相仿的糊紙師傅甚至還會製作魂轎、庫官、庫錢等。

陳志良自小就在父親身邊學習糊紙,從最初在一旁學習認識、幫忙遞送紙張,到後來能獨當一面,製作出像樣的作品,陳志良很快就能上手。不過提到心境轉折,陳志良笑著回憶,自己十幾歲時曾經因為不情願幫忙,在紙糊的房子上戳了兩個洞宣洩。沒想到交貨火化後,客人反映母親托夢說那間紙屋「會漏水」,正巧對應到陳志良戳洞的位置,他頓時嚇壞了,這讓他意識到糊紙不只是工藝品、商品,更是有生命的藝術品。

一張紙蛻變成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與屋宇

  • ↑死亡之翼的黑龍雛型是以一隻又一隻的竹子製作而成。圖片提供/陳志良

  • ↑報紙揉捏成一團又一團的黑龍肌肉。圖片提供/陳志良

  • ↑黑龍嘴巴的設計靈感,來自陳志良小時候看的漫畫《北斗神拳》。圖片提供/陳志良

  • ↑黑龍壯觀的鱗片就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色紙拼湊而成。圖片提供/陳志良

  • ↑黑龍的翅膀是利用水管加固,防止翅膀容易搖晃。圖片提供/陳志良

  • ↑黑龍外層以紗布覆蓋後進行上色。圖片提供/陳志良

陳志良提到,糊紙屋有分為好幾種不同類型,三合院、閩式、燕尾式、哥德式、別墅等,製作糊紙厝會分成五個步驟,首先從房屋的根基開始,用竹子架成房子的大致架構,接著幫房屋以粗胚的方式糊上,讓整個房子不再只有框架,後以幼胚的方式幫房子換上全新的顏色,接下來就是決定這間房子的成敗關鍵,以精細的手工,依屋宇的不同類型雕琢出獨一無二的外型,例如,燕尾式的房子在屋脊的地方就要做上翹,由細節便可以看出這間屋子的好壞,最後再進行門和房子的內裝,以上步驟完成後,就是一個完整的紙厝。

而糊紙人的步驟和糊紙厝有些類似,也是先以竹子打出架構,再用一般色紙摺成人的肌肉紋理,待上述步驟完成後,就可以再摺要給紙人穿的衣服了。

紙厝和紙人最不同的點在於,紙厝的程序較為繁雜,需要使用兩種胚法,但紙人只需要糊出肌肉紋理即可。

而魔獸世界看中的正是糊紙工藝能讓小小一張看似平凡的紙,在經過傳統的智慧傳承及師傅的巧手後,組合成壯觀又有在地化表現的作品。因此,魔獸世界決定邀請糊紙界的翹楚──陳志良師傅,一同打造這隻獨一無二的黑龍,讓傳統紙糊能以嶄新的樣貌出現在大家眼前。

攜手小兒子製作黑龍 飛出糊紙的全新篇章

陳志良師傅從一開始製作糊紙到現在有過許多作品,除了一些基本的糊紙之外,還有大士爺、七娘媽亭等,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和電玩展覽魔獸世界合作的「死亡之翼」。這個作品是陳志良和小兒子耗時兩個多月完成的作品,在某次因緣際會下,魔獸世界的美術指導找上了陳志良,起初他以為美術指導口中的黑龍僅是類似哆啦a夢那種動畫風格的龍,但經過溝通後才發現,美術指導想要的是中國傳統那種細節繁瑣的飛龍,對於陳志良來說無疑是項不簡單的任務。

陳志良表示,自己想挑戰不同的糊紙樣式,死亡之翼這隻黑龍以硬坯塑法製作,將報紙揉成一團又一團蓬鬆的紙張後,層層糊塑,直至糊出肌肉紋理。值得一提的是,這隻黑龍還有使用製作王船的一點小工法,最外層是紗布,最裡層則是報紙,在蓋上紗布後,用特別調製的噴漆上色,整隻黑龍以黝黑和紅色為主要基調。等待黑龍的雛型漆上顏色後,外面用蓋層次的方式,將提前剪好的黑色鱗片蓋到白色鱗片上,接著以相同方式疊加不同顏色的鱗片,一個個手工製成的細節是機器也無法取代的溫度。

在這隻黑龍最後收尾前,他遲遲想不到黑龍的嘴巴該以何種方式呈現,某天他靈機一動,想到以前曾經看過的一部動畫──北斗神拳。他以北斗神拳這部動畫中的小囉囉戴著鐵口罩為靈感,融合廠商給的照片,終於是做出黑龍那傳神的嘴巴。

陳泓靖說,當看見自己和父親共同製作的黑龍被送上電玩公司所舉辦的黑龍祭舞台那刻,就像看見自己的小孩獲得成就那般高興,台下的觀眾看到初次亮相的黑龍也紛紛拍手叫好,甚至可以說是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陳泓靖表示,這個作品算是我們家族扶持這麼久,第一個最不一樣的作品,再加上和父親一起聯手,無疑是替這對父子增添了不少屬於他們的回憶。

翻轉刻板印象 家家戶戶都能看見糊紙身影

陳志良表示,糊紙的運用範圍其實很廣泛,包含婚喪喜慶都能看見它的蹤跡之所以被大眾定型於喪葬、恐怖的代表,是因為許多傳統電視劇都演出金童玉女等喪事畫面,包含「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等以靈異著稱的電視節目,大家久而久之就會將恐怖、喪葬視為糊紙的代名詞。但電視節目中沒有將糊紙用於做神明的部分拍攝給大眾看,臺南許多王爺、王船、將軍府的金身都是糊紙工藝。

陳志良說,有些匾額也是用紙糊成的,由於會火化掉,所以就不需要再另外做防腐的工程,只不過製作匾額的竹子需要先用火烤過,否則不過幾天便會被蛀蟲啃蝕。匾額的作法要先裁切一塊三合板,再用胚法糊出想要的外型。

為了能讓民眾更了解糊紙這項傳統工藝,陳志良攜手高雄市政府舉辦許多場次的體驗活動,他教導民眾製作荷花、蘆花、狀元花這三種平常年節祭祀時也能使用到的糊紙作品。陳志良說,教導剛入門的學生有別於繁瑣複雜的手法,會用快速上手且熟能生巧的方式指導他們,他舉出自己教導民眾製作荷花的例子,他告訴民眾現在摺的不是辦理喪事時的那種蓮花,而是可以用於家中祭拜祖先、神明的荷花,讓民眾了解糊紙的本質。

不以技術為第一優先 人品才是勝負關鍵

除了大眾對糊紙的刻板印象之外,政府的政策其實也深深的影響著傳統工藝的未來,陳志良說,糊紙在現代已經算是夕陽產業,政府禁止自行燒毀但可以集中燒毀的政策更是讓原先景氣不好的糊紙產業雪上加霜,以前只要有空地,不管是在海邊、山上都能燒,不過現今政府的政策改為一定要統一拿去焚化爐燒毀,但焚化爐的爐口很小,不管是燒殯葬、傳統紙紮藝術品都有困難。所以糊紙的物件無法焚燒,就越來越少人願意購買糊紙的作品,糊紙沒有人要購買,糊紙師傅就只好將糊紙事業收起來,另尋其他能養家餬口的職業,糊紙文化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消逝。近十年來,在高雄市政府下達統一燒毀的政令後,原先七個糊紙師傅,就只剩下兩個仍在苟延殘喘、夾縫中求生存。

為了避免糊紙這項工藝失傳,陳志良和同為糊紙翹楚吳碧惠老師討論後,萌生了關於尋找下一代接班人的想法,許多師傅年事已高,而他們的兒女認為糊紙是夕陽產業、沒有前途,不願意留下來接手,倘若收起來,這項技藝就會從此失傳。陳志良說,雖然第五代傳人、自己的兒子很願意投入糊紙這項產業,但光憑一己之力還是無法振興糊紙產業,所以希望能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手比較靈活的學生,教導他們製作人物的細節。然而技藝方面出眾並不是陳志良選擇學徒的第一要件,他說,第一標準是看學徒的人品,家長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品德不好是沒辦法將糊紙這項工藝學好的。

對陳志良而言,挑選學徒就像在細沙中挑選珍珠一般,他以嚴謹的態度和眼光,只為在人海中尋得能承接糊紙技藝的真正傳人。

採訪側記

之前都是在網路上看見關於傳統工藝日漸沒落的消息,一直到這次採訪,到陳志良師傅的工作室中採訪後,才發現傳統工藝的困境和政策對於一個產業的影響性有多大。

糊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在採訪前我對於糊紙的印象也如同其他大眾,聯想到喪葬相關的事物,但在經過陳志良師傅的分享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關於糊紙這項傳統工藝的特別之處,也扭轉了我對於糊紙的刻板印象,由此學習到,當遇見陌生、新的事物,可以先聆聽、觀看,等較為了解後再進行評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