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能源展現場談「表後儲能」 台電、台科大點出未來三大推動關鍵

2025/11/02 10:13
560次瀏覽 ・ 2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能源展現場談「表後儲能」 台電、台科大點出未來三大推動關鍵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在南港展館熱鬧登場,展區裡一場看似低調、其實非常貼近企業與民眾用電現況的對談活動,吸引不少人停下腳步。東電綠能與東軒綠能10月29日下午在「智慧儲能應用展區」舉辦的「表後儲能系統之應用效益與發展趨勢」專題對談,邀請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分享台電推動用戶端儲能的思維,再由臺科大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所長郭政謙以學者角度發問,把現場大家心裡那些「到底能不能賺、政府會不會放、VPP怎麼做」的問題一次問清楚。未來三大推動關鍵簡單來說就是:價差要夠明確 → 市場參與機制 → 規則要夠彈性。這三個到位,表後儲能就不是「示範案」,而會變成「大家真的在用的設備」。

照片

▲現場民眾參與踴躍,顯示大家都很關心表後儲能系統之應用效益與發展趨勢

儲能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

吳進忠副總首先說明,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得很快,白天有很多光電,到了傍晚或夜尖峰就要靠調度,「所以儲能不是選配,而是電網一定要有的設備」。他特別點出,現在高壓、特高壓用戶夏月尖、離峰的電價差已經有一定誘因,如果企業把儲能放在「表後」(也就是用戶端),做到離峰充電、尖峰放電,再搭配避免超約、備援以及參與需量反應,投資回收大概落在7~9年之間,對常態性營運的場域來說「是算得出來的」。
他也說,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已經有民間儲能上線,很多案場在即時與補充備轉的執行率都超過100%,顯示「分散在民間的儲能其實叫得動」,後續只要市場再開一點、商品再多一點,就能讓更多企業參與。

學者丟六個「現實問題」:價差要不要再拉大?VPP怎麼上路?

接著的QA由臺科大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所長郭政謙主持,他一口氣丟出六題,都是現場儲能業者、系統商、甚至做建築節能的聽眾最關心的:

  1. 電價價差夠不夠?
    現在高壓三段式電價夏月尖離峰只有6.86元、特高壓6.29元,非夏月更低,回收期還是要7~9年,「台電未來會不會再拉大尖離峰價差?讓市場自己想裝儲能,電網也更穩?」
  2. E-dReg 供需失衡怎麼辦?
    現在有業者裝好儲能卻發現能上的服務不多,「交易平台會不會再開更多量?」
  3. 會不會有新商品?
    例如更短時程、情境型、緊急調度型的服務,增加用戶端儲能的收入來源。
  4. VPP在台灣要怎麼推?
    會不會直接放進交易平台?會不會允許用戶逆送電力?業者現在要先準備什麼?
  5. 能不能做異地建置?
    有的企業在A地用電、但B地才有空間裝儲能,「法規有沒有機會往這裡調?」
  6. 光+儲到底走哪一條?
    是繼續投標躉購?還是會走強制光加儲?還是乾脆開放進交易市場,讓商業機制自己長?

這些問題的共通點,是希望儲能不要只停在「被補助才做」,而是可以靠更合理的電價設計+可參與的市場機制自己長出來。郭所長也特別說,他的提問是站在中立角度,一方面理解台電要顧系統安全,另一方面也看見民間投資者需要「可預測的規則」。

照片

▲郭政謙所長與吳進忠副總QA對談實況照片

現場感:大家都在等「那一小步」

對談後開放現場發言,有業者就說,現在3~5MWh的表後儲能已經能做,但最怕的是「買了好設備卻沒有市場可以上」,因此希望未來台電在交易平台的量能、商品種類、資料介面上能再開放一點;也有人問到,未來如果真的要推VPP,是否應該統一通訊規格,避免「每個案場都要各接各的」。
從現場反應看得出來,產業不是反對儲能,而是「要做就要做可以長久營運的」,尤其是現在政府也在談2050淨零,如果用戶端的儲能、光儲、建築節能可以一起進平台,就能同時達到節能、備援、減碳、電網穩定四個目標。

公民觀點:讓能源轉型「看得懂、做得到」

這場活動雖然只有45分鐘,卻把電價、儲能投報、交易平台、VPP、光儲、法規彈性一次講清楚,算是展場裡少見「真正對接產業痛點」的活動。對一般民眾來說,最重要的訊息其實很簡單:

  • 台灣的再生能源真的在長。
  • 再生能源一多就需要儲能。
  • 儲能不只是在發電端做,家戶、建築、園區、工廠都做得到。
  • 只要市場規則再透明一點,大家就會更願意投資。
照片

▲與會嘉賓合影:東電綠能執行長林美伶(左1)、台科大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所長郭政謙(左2)、台電副總吳進忠(右2)、大東電業董事長林志明(右1)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