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沒了太魯閣花蓮的未來在哪? 南、北花蓮資源不均考驗地方長期發展

2025/10/30 14:19
2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華岡融媒體記者 / 劉維新、陳乙伶、 謝鎰丞報導

 近年花蓮因颱風、地震,發生多起天災,連帶影響當地最自豪的觀光產業。吳斌誠、蘇芳儀夫妻三年前搬到玉里經營一家咖啡店兼短期套房出租,卻分別在 2022 年與 2024 年碰上0918與0403強震,尤其後者導致來客數銳減。吳斌誠指出「南、北花蓮資源的分布不均。」,沒了太魯閣,彷彿花蓮已是被遺忘的城鎮。

照片

▲過去花蓮一直以太魯閣為觀光的招牌,但因地震及燕子口堰塞湖導致太魯閣出入遭受管制。攝|劉維新、謝鎰丞 

 災後,花蓮政府曾廣發振興卷,希望帶動人潮湧入花蓮;2025 農曆年前五月天《一路向東》公益演唱會,曾有報導指出,光是玉里場當日即上萬人湧入,旅宿業住宿率也將近拉高至 6、7 成。 然而,夫妻倆坦然:「這都是『曇花一現』。」吳斌誠指出:「五月天演唱會那天確實店內來了很多人。當五月天要開演唱會時,大家都跑去聽演唱會,隔天五月天往北到花蓮市,人潮都跟著他們跑。」;蘇芳儀表示,「振興卷發的第一個禮拜也是很多人,但後面就慢慢回到原本的樣子。」比起振興卷與演唱會帶來的短期效果,花蓮長期特色發展或許更值得深思。吳斌誠點出:「南、北花蓮資源的分布不均。」 過去花蓮一直以太魯閣為觀光的招牌,但因地震,太魯閣遭受管制。「當人們聯想到花蓮還有哪邊可以玩時,實在說不出來。」 

照片

▲三年前,吳斌誠(右)、蘇芳儀(左)夫妻搬到花蓮玉里經營咖啡店,卻先後遭遇花蓮0918與0403強震。攝|陳乙伶、謝鎰丞

 花蓮玉里彷彿是「最遙遠」、「被遺忘」的一個角落,「對他們而言,玉里簡直是個很難到達的地方」蘇芳儀說。很多人來東部遊玩,「從南邊往北開的人,最遠到台東池上就停下來了,再往北開,對他們而言太累了」;「從北部宜蘭下來的人,很多在花蓮市玩一玩,再到光復糖廠,最多可能到瑞穗牧場,然後又北了!」,「從北、從南,玉里就這麼剛好夾在中間」,即便搭台鐵也需要3個半鐘頭,十分耗時。事實上,南花蓮也有許多屬於自己的特色。吳斌誠說,原住民、本省、外省、客家在玉里人口各佔四分之一,另外「玉里、富里所產出 的米也不比台東池上差」;蘇芳儀說「在我們這裡(玉里)要玩山玩海皆可,從我們這邊出去往長濱方 向開,約30分鐘就能看到海;要玩山的話,我們這裡也有瓦拉米步道。」此外,她也提出交通方面或許能以「藍色公路、海運」的方式來解決,「畢竟天然的條件就在那邊,只能接受。」 

照片

▲吳斌誠指著觀光地圖,介紹南花蓮的特色景點。攝|陳乙伶、謝鎰丞

 即使搬到台灣天災最多的地方,但當地人面對災後的樂觀態度卻逐 漸感染他們。蘇芳儀分享,0918 地震,原住民家的酒櫃都倒了,他們卻自我調侃『你們都不知道我們家多有錢?我們家都拿 XO 擦地板』;堰塞湖災情,夫妻倆伸出援 手展現愛心,吳斌誠透露,他們以半價提供住宿給一名自光復逃出的災民,並陪伴一同度過中秋節;鏟子超人來店喝咖啡,他們贈送一包濾掛包,展現感恩之意。 花蓮人的「可愛」、「樂天」、「熱情」使他們挺過一次又一次的天災,因為他們熱愛這塊土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