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童畫躍上禮盒 泰雅桃和坪茶香成最美公益
  
      
        
          
      【記者李孟蓁、梁展綾/台北市信義區報導】2015年,用心快樂企業推出首款文創桃子禮盒「泰雅五月桃」,由高義國小泰雅學童與藝術家盧彥勳共同繪製,用童趣筆觸畫出禮盒外觀,盒上有樹、有泰雅族人,也有他們想像中的山林。這份童真與溫度意外打動許多人,短短兩週就賣出1,024盒。從那之後,孩子的畫不再只留在課堂上,也化身為「坪茶香」、「夢想茶」等文創禮盒,既展現在地風情,也讓收益回饋學校,延續情緒教育的力量。
 

趙士懿,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麻省理工學院,以自身的憂鬱症經驗為出發點,幫助孩童學會認識情緒;楊蓉蓉畢業於實踐大學社工系,為用心快樂社會企業的資深經理;邱宇軒畢業於台大社工系並雙主修社會學系,為用心快樂社會企業的成員。
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主要為偏鄉孩童設計情緒教育課程、藝術美學舒壓課程,並將兒童的藝術創作衍生成文創商品,銷售所得再捐款給學校以幫助孩童及分潤給藝術家,達到推廣兒童情緒教育及解決弱勢學童的經濟問題。
從憂鬱經驗到社會企業的初心
趙士懿,2006年從台灣調任至香港擔任寶來證券總經理,需管理90人、6個部門,每天工時超過18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也因此對工作的熱情漸漸被壓力消磨。2008年,他原本只請一天假,卻發現再也無法踏出家門,開始拒絕工作、與人見面,甚至出現多次自殺的念頭,直到同事強行帶他就診,才驚覺自己早已罹患了憂鬱症。因為深受憂鬱症所苦,他不想讓更多人深陷痛苦中,2010年,趙士懿決定成立全台第一家關心情緒健康的社會企業——用心快樂社會企業,從兒童情緒出發,幫助更多孩童關注自身心理健康,並認識和預防憂鬱症。

OSCAR共同設計而成。攝影 / 李孟蓁
他們開始推動以藝術為核心的情緒教育課程,走進各所泰雅部落小學,陪伴孩子透過畫筆與創作表達情感。課程聚焦三大主題:認識憂鬱症、憂鬱症的預防與求助,以及藝術紓壓。其中,藝術紓壓是情緒課程的重要環節,孩子能透過繪畫與創作中學習表達情緒,並學會正確紓壓。團隊也深入校園和學校合作,在課程規劃上完整規劃九堂課,帶領學童認識與理解憂鬱症;若遇到時間限制,則調整為三天兩夜工作坊的密集課程,並透過桌遊、影片與Q&A等互動形式加強學習效果。用心快樂社會企業的情緒教育課程強調,讓孩子有表達的機會,透過藝術創作,這些作品可以成為辨識孩子需求的重要線索,同時也填補了許多學校對於情緒教育的不足。
將藝術轉化的公益模式
在逐步推動情緒教育的過程中,用心快樂團隊意識到,城鄉之間的資源落差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在偏鄉,老師往往需要身兼多職,學校也少有專業的美術或輔導教師,及更系統性的規劃情緒教育課程。當孩子出現低落、焦躁或孤單的情緒時,很可能被忽略或誤解,直到問題累積成不可忽視的嚴重才被發現。
因此,趙士懿發現自己能運用商業模式創造社會影響,決定將企業部分資源全心投入「偏鄉教育」。除了帶領團隊為偏鄉小學設計情緒教育與藝術美學課程,讓孩子透過創作舒壓,更將孩子作品轉化為文創商品販售與捐款,協助改善經濟困境。
有一次至桃園復興鄉上課後,趙士懿在回程路上遇見一位冒雨賣桃子的老婆婆,她帶著孫子,穿著雨衣、戴著斗篷,臉上寫滿辛苦與無奈的叫賣著桃子,於是心生不忍買下了全部水果,帶回公司與同事分享。離開時老婆婆用著不知是充滿淚水還是雨水的眼神說了句:「真的很謝謝你們。」,這句感謝啟發了團隊思考:能不能把孩子的畫作與在地農產結合,幫助小農同時也推廣情緒教育?於是,用心快樂企業便開始走出一條結合公益與商業的道路。

以桃子開啟的文創之路
2015年起,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便與桃園復興區高義國小合作,展開以桃子為主題的文創之旅。第一年雖無行銷經費與宣傳計畫,但為了讓泰雅孩童能透過藝術創作抒壓,並以創作幫助他人,團隊結合當地盛產的五月桃,將孩子的畫作融入包裝,結合新銳藝術家盧彥勳共同設計,挑選出最具特色與故事性的畫作,並保留原始線條與色彩,僅進行構圖與字體上的微調,堅持「最大程度保留孩子筆觸」推出第一款「泰雅五月桃」文創禮盒,讓每個禮盒都能傳遞真誠與童趣。沒想到短短兩週便售出1,024盒,最高銷量甚至接近3,000盒,每盒收益除了幫助面臨產銷失衡的泰雅小農,也分潤給學童,補助營養午餐、急難救助與多元師資課程。
之後的每一年,用心快樂社會企業都邀請不同藝術家與高義國小學童共同創作水蜜桃禮盒包裝,每個包裝也都是全新繪畫主題。像藝術家孫傳莉指導創作的「桃花開了」和「桃樹精靈」、藝術家Colasa林軒毅「我的部落我的夢」、藝術家方志偉結合巴崚和高義泰雅部落孩童創作的「百猴爭桃」、藝術家楊雅名的「蝶戀桃」、藝術家羅方君的「祖靈之眼」等水蜜桃文創禮盒。
2024年,更開始與桃園復興區高義部落文化健康站合作,以「我的水蜜桃」為題繪畫,邀請藝術家盧俊翰指導,讓當地泰雅部落的長者也能透過藝術舒壓,將畢生精力栽種的水蜜桃躍上畫紙,用畫筆描繪出對水蜜桃濃厚的情感。部落的孩子與長者們都很高興藝術家特別將家鄉的特色作為繪畫主題,讓更多人認識偏鄉部落的同時,也延續了當地文化的價值。

孩子的畫成了會說故事的商品
延續這個基礎,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不僅將此模式延伸到更多偏鄉小學與地方特色,也與眾多企業合作。特別是保誠人壽,不只提供資金支持,更帶領員工親自走進偏鄉,陪伴孩子創作。也在這樣的合作下,誕生了許多充滿故事的文創商品。
像是苗栗縣汶水國小專案,他們的藝術課程以「我的夢想~遇見20年後的我」為繪畫主題,孩子紛紛在畫紙上描繪出自己的夢想,其中不少人畫下了想成為棒球選手。這樣一致的夢想,讓團隊十分好奇這所學校的孩子為何都懷有同樣的憧憬?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每日清晨六點,汶水國小棒球隊的孩子就會準時到操場練球,努力揮打著一顆顆迎面而來的棒球,為的就是未來有一天能夠站上職棒的球場。孩子們握著畫筆,依照自己心目中所想像的棒球選手模樣,有人畫出揮棒的堅定眼神和奮力揮棒的瞬間,一筆一畫都藏著他們對夢想的嚮往。這份熱情與毅力徹底打動了團隊,讓他們決定將孩子的作品製作成「夢想茶」禮盒,並與藝術家OSCAR合作,討論出最能表達情感的圖素,鼓勵孩子堅持夢想,並努力朝夢想邁進。
另一個新北市的坪林國小專案也別具特色,孩子們皆以家鄉盛產的茶葉引以爲傲,因此團隊決定以「茶鄉。茶香。我的家」為題,讓孩子們可以發揮想像,將自己家鄉坪林所盛產的茶葉和製茶技術做為主軸,並結合擅長繪畫台灣風景的新銳藝術家盧俊翰引領學童利用色彩記憶家鄉結合孩子們的創意,製作出「坪茶香」的茶葉文創禮盒。
用心快樂企業的文創商品,皆以偏鄉學童與不同藝術家共同創作與設計,最終轉化為明信片、茶罐貼紙、帆布袋或禮盒等商品。而商品的銷售所得也回饋於學校與學童,目前已與50所偏鄉學校合作,並利用學童的藝術創作衍生出30種文創商品,將所得捐款超過75萬元,協助偏鄉學童支付營養午餐、急難救助、多元師資、心理諮商的經費,讓藝術不只停留在畫紙上,更帶來實際影響。

讓情緒教育走進更多教室
用心快樂社會企業在推動偏鄉課程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城市學童面對的壓力更為沉重,課業負擔、升學壓力、家庭期望,以及同儕互動問題,使不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承受高度焦慮與情緒困擾。因此,近年來團隊也特別將課程濃縮,設計成適合城市學校的課程,讓孩子能在有限時間內探索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健康的紓壓方法。
在城市專案的課堂上,有學生曾在課堂學習單中畫出「上吊自殺」的圖案,表現出內心的壓抑與自傷傾向;也有學生在上完課程後寫出:「媽媽,以後如果我有這樣的狀態,妳一定要帶我去看醫生。」這些回饋也立刻由團隊轉交學校輔導室,協助後續處理,顯示了課程除了教育,更成為「及早發現」的安全網。團隊夥伴邱宇軒也提到,同樣身為在城市長大和讀書的學生,他認為有必要提早讓更多孩子認識憂鬱症,學會表達情緒與尋求協助,讓每個面對壓力的孩子都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可以被看見的。」楊蓉蓉說。透過藝術創作,除了教導孩子如何正確舒壓,讓創作變得完整且永續,更提供孩子一個被理解、被看見的出口。未來,他們期許社會能更溫柔且有系統的接住需要幫助的孩子,並消除憂鬱症污名。在一次次的故事與創作裡,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不只是將畫作轉化為商品,更把一份份情緒化為力量,陪伴孩子安心成長。
採訪側記
本次採訪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讓我們理解到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原來藝術創作不只是課外活動,還是孩子認識情緒、學會紓壓與表達的出口。無論是將孩童的藝術創作衍生為文創商品,還是課堂上學生勇敢寫下自我困境,都讓我們看到「被理解」對弱勢孩童來說有多麼重要。只要社會願意給予傾聽與關懷的管道,孩童的心靈與情緒就能不再被忽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