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的多元宇宙 彰化農村的低碳未來

本月16日,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與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彰化縣政府、大村鄉公所、社頭鄉公所及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發展協會今於永靖鄉的星錡休閒農場隆重舉行「生物炭的多元宇宙」記者會。該次記者會,主要是推動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的跨域合作,展示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成果,同時會中也與在地農村青年及媒體朋友們,一同見證「減碳聯盟」的成立。
農剩餘資材利用 開創農村永續經濟合作模式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近年積極推廣「永續」、「低碳」概念,輔導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的順達窯業研發新型窯爐,以處理與日俱增的農業剩餘資材,並轉化為具經濟價值的生物炭,同時也結合彰化縣在地農民與合作廠商,建立農村永續的經濟合作模式;順達窯業銷售生物炭的收益除可補貼農民處理農業剩餘資材的運輸成本外,也同時回饋在地社區投入社區發展、公共福利與綠色照顧等,並進一步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產業與社區的良性循環。
彰化縣大村鄉賴志銘鄉長表示,大村鄉為全台葡萄的主要產地,隨著葡萄種植期間的修剪整枝,每年產生約6,000公噸的葡萄枝條農業廢棄物,以往農民多採焚燒方式處理,然而隨著空氣污染防制意識抬頭與淨零碳排政策的推動,如何有效處理葡萄生產的農業廢棄物是重要議題,本次藉由新型窯爐的加入,將能改善葡萄枝條農業廢棄物的處理方式,為發展環境永續與農業循環的新方向。

擴大彰化農村低碳循環效益 發現碳的多種可能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農業剩餘資材製成的環保生物炭,在農業、工業、民生餐飲等領域皆具應用潛力。在農業方面,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結構、提升保水與保肥效果,改善作物品質也提供花卉、蘭花培育等園藝,在土壤改良介質上有新的選擇,本次與彰化花卉的故鄉「財團法人田尾公路花園協會」、美商三好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貓仔村玫瑰園等合作,為花卉的培育技術與環境永續帶來的新可能。而本次記者會現場永靖鄉的星錡休閒農場與芬園鄉的古早雞休閒農場,同時也導入生物炭作為動物飼養區的除臭與環境改善材料,除了提供遊客營造更加舒適的休憩環境,也是自然循環、互利共生的新嘗試;在工業方面,本次與田中鎮的勝鴻工業有限公司(襪仔王觀光工廠)合作開發的活性碳機能襪,憑藉生物炭獨特的多孔結構與微量遠紅外線釋放特性,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疲勞,更能提升產品競爭力;在餐飲業方面,與苗栗縣卓蘭鎮的自然圈農場、台中市后里區橘祥合院餐廳合作,將生物炭融入傳統炭烤技術中,運用生物炭熱值高、低煙霧的燃燒特性,讓食材受熱均勻,風味更加純粹,也能減少能源傳遞的耗損,呼應餐飲業的永續轉型。

知名飲品品牌「大苑子」長期關注永續農業,目前合作農園遍布全台上百公頃。品牌創辦人邱瑞堂與會表示,希望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協助農民處理農業剩餘資材。未來大苑子希望以實際行動推動永續農業,打造「從產地到杯中」的綠色供應鏈。另位於台北市大稻埕的赤埕餐廳,則是期待未來與彰化在地產業合作,打造結合美食與環保新典範的「綠色餐飲」餐廳。


睿峯經營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鄧學謙博士表示,日本進口的碳,一公斤要2萬元,如果在地可以生產,最大量的運用,還是在田間,如果彰化的許多社區有炭窯,那成績就很可觀了。因為生物炭可能存在更多的利用可能性,但如沒有試用的機會,就沒有辦法發現,一但生物炭的利用面向增加了,就會有經濟效益,田間的農業剩餘資材就不會再有人亂倒亂燒了。睿峯經營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是一個長期輔導農村社區的專業團隊,因團隊發現農民處理剩餘資材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在機關的期許及支持下,睿峯構思了一個具有經濟價值的模式,讓農民願意處理農剩餘資材,也讓農剩餘資材可以有合適的使用,並且創造經濟價值,再把創造的經濟價值用於社區的照護工作,創造多贏的合作契機。

減碳聯盟合作宣誓 推廣跨領域永續循環經濟
依循「低碳生活,永續彰化」之願景,本次透過花壇鄉橋頭社區的順達窯業的新型窯爐技術,在燒製生物碳的過程中,能固化高達60%的碳,大幅降低農業剩餘資材對環境的影響,且若以未來目標6座磚窯的生產能力來估算,每年預估可處理150至240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並生產約50至80公噸的生質炭,有效減少185至3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展現顯著的減碳效益。

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的見證下,由各合作企業品牌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組成「減碳聯盟」,象徵跨產業攜手推動循環經濟,以彰化農村為起點,攜手推動跨領域合作,為彰化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循環模式示範運用 引領各面向延伸創意想法
本次生物碳的發展在跨領域的推廣上別具意義。將生物炭的應用更發揚光大,不僅推動產業的創新與升級,也展現農業剩餘資材在循環利用上的廣大潛力,為彰化農村的永續發展開創更多的實踐可能,進一步提高農村的永續發展力,讓彰化成為綠色生活的典範,也讓農村邁向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