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氫不僅用來發電,還是清除引擎積碳的好幫手 — 吳博士氫多領域減碳潛力引關注

2025/10/13 12:30
318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氫不僅用來發電,還是清除引擎積碳的好幫手 — 吳博士氫多領域減碳潛力引關注​

近年來,全球對於氫能產業的發展愈加重視,在各國科研團隊與企業共同努力解決製氫技術優化與氫電池效能平衡的背景下,氫能的應用範圍持續拓展。其中,氫離子在改善引擎積碳問題上的突破,成為產業界關注的新亮點,為交通領域減碳帶來全新方向。​
長期以來,引擎積碳一直是困擾交通工具運行的難題,不僅會增加油耗、降低動力輸出穩定性,還會導致廢氣中一氧化碳(CO)等有害物質排放量升高,加劇空氣污染。吳信達博士氫能開發,透過在引擎系統中導入氫離子技術,這一問題得到顯著緩解。機車125為例實測數據顯示,導入氫離子後,廢氣中 CO 含量可從原本高於 7% vol 的污染,大幅降至 2% vol四級標準內,同時能有效分解引擎內部積碳,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提升整體運行效率。​
目前,該技術已在機車領域開展小規模測試並取得良好效果,未來計畫進一步推廣至大型陸上交通工具,包括乘用汽車、公共巴士等;在海洋運輸領域,此技術亦有望助力船舶引擎優化,減少海洋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為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期待的是,氫離子的應用並不局限於積碳清除。研發團隊表示,後續將探索「小型定量氫離子導入引擎動力系統」的模式,透過精準控制氫離子輸送量,進一步提升引擎燃燒效率,改善空氣品質,同時持續強化海洋、陸路等多領域的碳減排成效,推動氫能產業向多元化、高價值方向邁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