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5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國中組金獎 獲獎隊伍受邀至教育廣播電臺專訪展現臺灣科學教育新動能

2025/09/01 15:16
2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高雄市立明華國民中學 吳德儀、李冠徵老師,帶領吳岱妮、陳煒哲、林庭毅、黃芝晨同學參與「2025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國中組金獎成績,作品主題為《槌之有道 ~ 一場從減震設計到手腕保護的探究》。因其作品具備高度教育意義與實用潛力,團隊特別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與聽眾分享從生活中發掘問題、設計實驗、推理分析到撰寫報告的完整歷程,師生皆感到十分榮幸與期待。

本研究從如何挑選槌子出發,探討不同槌子設計對敲擊表現與手部感受的影響。我們發現,傳統槌雖敲擊力強,但反作用力大;減震槌雖然力道較小,卻能穩定耗散能量,降低手腕負擔。進一步探討角度變因,減震槌在45度之後展現最佳減震效果(79.34%)。透過自製槌頭進行自由落體實驗,我們定義「自由程度」作為量化指標,確認內容物能否自由移動,是減震的關鍵因素,自由程度為1時效果最明顯(90%)。此外,我們觀察到:當槌頭填充小顆粒內容物並搭配長握柄與大角度揮動,能同時發揮敲擊力與減震效果,達成穩定與舒適的雙重優勢。期望這些結果能作為選擇與結構改良的實用參考。

 

本屆「2025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賽事邁入第12年,為全台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完整的科學教育推廣平台之一。

本年度賽事分為國小、國中、普高、技高、大專社會與教師組,並首度全面開放英文收件,鼓勵國際參賽團隊加入。今年共吸引來自國內外1280組隊伍報名,最終完成繳件的隊伍高達1074組,總計2887位參賽者共同投入,繳件率達84%。賽事主軸強調從生活中取材,鼓勵學生扮演科學傳播者的角色,將原本艱深的理論轉化為漫畫、短片、報告、教案等形式,呈現出具有創意與敘事性的作品。

競賽以推動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十年來迄今已吸引超過一萬支隊伍參與、典藏近萬件作品,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成果彙整建置於國網中心主機平台,累計近萬件多媒體作品,供全國師生與社會人士自由瀏覽與學習。大會也持續精心製作影片與資源,帶動跨縣市、跨學段學生共學與合作探究的風氣,為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注入了活力與創意。十分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持續關注競賽官網,讓探究的精神在台灣深根發芽,永不止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