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美陸軍「營級之眼」!P550 與 Stalker 雙機型勝出,支撐接觸轉型 2.0

2025/09/01 10:05
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Edge Autonomy公司的Stalker(未來營級單位的「遠程偵察」無人機,圖片取自DVIDS網站)

美國陸軍正在推動的 「接觸轉型 2.0」(Contact Transition 2.0) 計畫,迎來最新成果。根據《Defence Blog》報導,AeroVironment P550Edge Autonomy Stalker 已正式入選,成為未來營級部隊的 「遠程偵察」(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LRR) 主力無人機,負責在前線提供 監視、偵察與目獲支援

The US Army has chosen AeroVironment’s P550 and Edge Autonomy’s Stalker as the Long Range Recon (LRR) drones for battalion-level units — enhancing battlefield ISR and target acquisition.


🔹 P550:小巧卻高酬載

P550 最大特色是 垂直起降 + 水平飛行 的混合能力,操控距離約 40–60 公里,可滯空 5 小時,並能攜帶 6.7 公斤酬載。對營級部隊而言,這意味著能夠快速在前線起飛,掛載 EO/IR 感測器或戰場模組化裝備,彌補短程偵察無人機的不足。

With VTOL capability and a payload bay for 6.7kg sensors, the P550 is designed for flexible ISR in contested battlegrounds.


🔹 Stalker:航程優勢,戰場持久力

相較之下,Stalker 則以 長航程與長滯空 見長。最大操控距離達 160 公里,滯空時間更長達 8 小時。雖然最大起飛重量不如 P550,但機翼具備 掛載派龍(pylons),可整合更多偵蒐與電子戰設備,適合作為持續監視與遠端情報平台。

The Stalker UAV offers up to 8 hours of endurance and 160km range, serving as a persistent ISR node for battalion commanders.


🔹 接觸轉型 2.0 的實踐

美陸軍指出,這些 LRR 無人機的操作 不需要專屬軍職(MOS)資格,只要受訓即可操作。這讓基層單位能更快上手,迅速建立戰力。過去陸軍已在 班、排、連級 部署短程與中程偵察無人機,如今營級也補齊,形成 完整階層化 ISR 網

Unlike legacy UAVs requiring certified operators, LRR drones can be fielded by regular troops after training — accelerating combat readiness across battalions.


📌 總結 / Summary
美陸軍選定 P550 與 Stalker,不僅是新裝備部署,更代表 營級單位 ISR 能力全面進化
對台灣而言,這提供三項啟示:

  1. 分層級 ISR 佈署(Tiered ISR Deployment) 是未來趨勢;

  2. VTOL + 長航時設計(VTOL + Endurance) 可讓無人機在多場景靈活運用;

  3. 去專業化操作(Democratization of UAVs) 才能真正擴大基層部隊戰力。

The lesson for Taiwan: build a tiered drone ecosystem, prioritize VTOL and endurance, and make UAV operation accessible to regular troops — that’s the real multiplier for asymmetric warfare.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