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DOC 老店拍攝新視角 捕捉傳統匠人魂
新埔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宗祠與家廟聚落極具特色,老街上由租住聚落延伸的傳統店家、市場,也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風貌。新埔DOC開設《時光記憶盒 — 在地人尋故事》課程,以「飲食文化」為主題,帶領學員實際走訪在地店家,透過訪談與拍攝剪輯,記錄屬於新埔的人情與故事。課程邀請伍柿山蟻窩主理人分享新埔市街的發展脈絡,並由文化影音工作者林諄誠老師,帶大家認識影像紀錄的技巧,老師帶領學員逐步熟悉短影音的拍攝與剪輯,讓大家建立剪輯的基本觀念。他特別提醒影片長度應控制在約60-90秒,才能快速傳達重點。同時也強調音效與音樂搭配的重要性,適當的配樂如同畫龍點睛,能大幅提升作品的專業感。

課程外拍第一站,來到歷經三代傳承的「義順手工製冰廠」。老闆熱情地介紹製冰工法中的每一道講究,其中結合客家桔醬所研發的「金桔冰棒」,是店內的招牌。在拍攝與訪談的過程中,學員們認真記錄匠人精神,也一同品嚐傳承百年工法的冰棒,感受傳統味道與創新交織的美好。第二站則來到同樣歷經三代的「杜裕昌餅店」,老闆跟大家介紹傳統祭祀所使用的糖塔與米龜,這些在現代生活中已少見的祭品,引起學員們的興趣。大家第一次親眼見到,紛紛覺得新鮮又珍貴。杜裕昌餅店至今仍堅守傳統製作工法,讓這些承載著信仰與人情的技藝能夠延續。學員們一邊拍攝店內場景,一邊記錄老闆的解說,透過影音記錄,讓文化不再只是口耳相傳的記憶,而是能被更廣泛看見的時光見證。

回到教室後,大家將訪談影像進行初步剪輯,搭配音效、字幕,完成各自的短影音作品。許多人分享,透過這次課程不僅學到影片製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數位工具重新理解家鄉。有人說:「第一次嘗試把文化用影像表達,才真正感受到保存與傳承的責任」。透過《時光記憶盒 — 在地人尋故事》課程,讓更多人認識家鄉,並用影像說故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