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順心自然~曾雅苑〔隱符碼〕藝術創作個展~嘉義市文化局精彩展出

2025/08/22 20:54
4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嘉義市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照片

(順心自然~曾雅苑隱符碼藝術創作個展~嘉義市文化局精彩展出8.16開幕式大合照。記者林慧茹翻攝)

**

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於8月13日至9月7日展出~隱符碼-曾雅苑創作個展。

曾雅苑老師除了是藝術家,也是教育者(註一),長年投身教學,創作是持續不斷進行中,展覽則是回顧與檢視。

這次展出曾雅苑老師1998-2025年間的重要創作51幅作品,以油畫和複合媒材為主軸,藉由呈現不同時期的創作作品,來檢視創作者在追尋繪畫藝術的實踐歷程之精彩呈現。

探索其作品中「讀」與「看」之間~圍繞「時間」、「記憶」、「存在」與「視覺語言」等主題,將生活所見轉化為畫布上若隱若現,若有所思的符碼。

照片

(曾雅苑老師於開幕式致詞。記者林慧茹翻攝)

曾雅苑老師表示:

「這是我第十一次個展,距離上一次2014年的展出,怎的倏忽就已經過了十一年。
展出的時間軸涵蓋1997年至2025年間所創作的作品。回想1997留學紐約期間,自己受到異地文化與語言衝擊,重新思索個人文化根源,並深化對「觀看」與「閱讀」之間關係的理解。隨著回國時那被打包的一幅藝術創作,因緣際會在經過3000多個日子,於本次展覽中得以開箱再現……,真是奇妙。

有段時間創作開始融入文字書寫,將文字視為抽象的符碼,透過重複書寫與堆疊,試圖重建觀看與閱讀之間的知覺關係,其實是想要找尋自己或者說是為當時的自己找到一個定位……。透過這些作品,檢視自我與「時間」和「存在」之間的關係。

當代藝術著名得藝術家保羅克利也曾運用轉印,剪貼的多媒材創作而接近遊戲心。本次展出中有因為自己喜歡樹木,所以運用檸檬桉、柚木、澳洲茶樹、台灣肖楠、彩虹桉、黃荊、落羽松、黃花風鈴木...等植物,這些樹木的葉子而創作--例如展出的主題牆藝術創作--把生活中所蒐集到的各式樣葉子~透過撿拾、清洗、蒸煮、拓印、重叠、印製……等多種技法,二年中完成與自然的對話,將作品呈現給大家。專注、引導、發現、認識~奇妙的自然奧秘……。進而窺見創作過程中逐漸浮現的「隱符碼」,那些潛藏於視覺語言中的記憶片段、感知經驗與精神象徵。

這些年來,創作始終是我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也是不斷回顧與前行的過程。
展覽所呈現的跨時期作品,反映我對時間與存在之間內在關聯的覺察。

感謝謝其昌老師、邱瓊暖老師、賴玫娟老師、歐志成老師幫忙,將作品做了最妥善的配置。特別感謝策展人謝其昌老師的經驗分享,讓我在這次展覽籌備作業與佈展的過程中,學會了拋除「框」架的設限。」

照片

(曾雅苑藝術家花費二年的時光所創作出的植物拓印隱符碼。藝術家把落葉創成永恆。也引導觀者思考~存在的價值為何?

左: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與曾雅苑老師。記者林慧茹翻攝)

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表示:「隨心自然,跳脫框架,藝術家把落葉創成永恆,也引導觀者思考~存在的價值為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通常也需要集合眾人之力。透過展覽引領照見每個觀察者的內心,就是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

照片

(嘉義市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於開幕式中致意。記者林慧茹翻攝。)

「隱符碼-曾雅苑創作展」8月16日下午2時於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舉行開幕式。

當日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代表黃敏惠市長與文化局謝育哲局長出席致詞。林金龍向展出者曾雅苑老師及與會貴賓致意時表示:「嘉義市是畫都、是人文之都,感謝每一位藝術家、學校美術教育、大學美術相關科系,民間的畫室、藝術團體等,公私協力建構出一個深具人文與創新的嘉義畫都。」

林金龍副局長補充說:「藝術家是一個充滿探索與挑戰的工作,感謝藝術家們用特有的視角來觀照這個世界,透過一件件精采的作品,豐富了這個世界的人文風景。未來,市府文化局和美術館等更將積極主動和藝術家、學校美術系所、藝術團體等來合作,透過各項計畫,從研究、教育、展覽、出版、行銷等,產出更多創新的成果,讓畫都嘉義的藝術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將真善美的藝術能量呈現給大家。」

照片

(以藝會友。畢業多年再因為隱符碼而見面的朋友。記者林慧茹翻攝)

曾雅苑老師的創作與生活經驗、教學實踐和藝術思維密切交織。經常往返於新港鄉與嘉義市區之間,觀察家鄉地景隨著時間、季節與都市變遷而產生的微妙變化。在自然看似如常卻不斷轉換的節奏中,她深刻體會日常的無常,也由此開展對「時間」的感知與反思。

在創作過程中,她採用蘭潭校區和嘉義縣市路邊隨處可見的植物的葉子當素材,運用"植物移印"的手法還創作這組作品--二年。透過覺察生長土地的自然物象與生活諸相存在的樣貌,並將其轉換成藝術創作的意象符碼。

照片

(曾雅苑老師在研究植物的藝術創作歷程與嘉大森林系學生教學相長。展出作品牆如同“小森林”匯聚各種不同的樹木葉子代表。記者林慧茹翻攝)

曾雅苑老師的創作思維專注於觀看意識與視覺思辨,透過繪畫與媒材實驗,將內在思緒與外在感知串聯,使形色在堆疊與轉化中產生新的張力,重新定義觀看與閱讀的界線。對她而言,繪畫不僅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途徑。畫面中的符號與筆跡,如同隱藏的密碼,引領觀者穿越記憶,開啟再觀看的想像。

誠摯邀請各界於8月13日至9月7日蒞臨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參觀,曾雅苑老師將於展出期間不定期現場導覽,也歡迎大家蒞臨參觀時留言,一同解讀欣賞作品中「讀」與「看」之間的隱符碼為生活帶來不同的觸發與視野。

照片

(曾雅苑老師入口展出意象“光”的作品。「創作是進行,展覽是回顧。」在藝術的道路上提醒自己持續的創作。記者林慧茹攝)

照片

(曾雅苑老師隱符碼系列作品。記者林慧茹攝)

**

後記

註一/曾雅苑藝術家目前服務於嘉義大學視覺系助理教授。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