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宏明:一位跨越部落與都會的語言傳奇鬥士
波宏明:一位跨越部落與都會的語言鬥士
{新北/新店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在台灣東部,那片被太平洋擁抱、群山環繞的台東縣金峰鄉,一個名叫波宏明,排灣族語名為Puljaljuyan Kalevuwan的男孩,在部落的古老歌謠與母語的搖籃中長大。他的故鄉,是排灣族文化的豐饒之地,祖先的智慧與語言的聲響,如同大武山脈的風,日夜輕拂著他的生命。在那個年代,原住民族的語言在主流社會中面臨邊緣化的挑戰,然而,年幼的波宏明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關於守護、傳承與復振的種子。這顆種子,將在日後的歲月中,逐漸萌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庇蔭無數在都會叢林中迷失方向的族人。

波宏明的生命,是一部動人的史詩,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從部落到都會的距離;他用自己的聲音,連結著過去與未來。他的一生,既是教育者、學者,更是語言與文化的實踐家。他沒有忘記根,更懂得如何將根系的養分,傳遞給那些渴望回歸的靈魂。從台東金峰鄉到新北市新店區,從一名平凡的教師到多個跨部會組織的核心人物,波宏明用他的一生,向世界證明了,一位有故事的人,能夠如何憑藉著信仰與熱情,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師者之路:扎根部落與都會的教育情懷

在波宏明的生命藍圖中,「教師」是他最初,也是最長久的身份。38年的教職生涯,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實踐理想的沃土。他的教育足跡,從家鄉台東縣的歷坵國小與賓茂國小開始。在這些充滿自然與人情味的部落學校裡,他不僅傳授知識,更將自己對文化的熱愛與認知,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他與孩子們一同歌唱古老的歌謠,講述祖先的傳說,讓母語的聲韻在校園中迴盪。那段時光,他深深體悟到,教育的本質不應只是知識的灌輸,更應是文化的傳承與身份的認同。他看見了部落孩子的純真與潛力,也意識到,保護他們的語言,就是在保護他們的靈魂。

隨著職涯的發展,波宏明來到了新北市。在丹鳳、思賢、烏來、北新國小,他從教師逐步晉升為組長、主任,先後負責教務、學務與總務工作。在都會區的學校,他面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多元的文化背景交織,也讓原住民族語的教學變得更加迫切與複雜。他沒有被都會的洪流沖散,反而更加堅定地將部落的智慧與文化帶入這個繁忙的城市。他在烏來國小推動原住民教育的經驗,為後來的族語實驗教學奠定了基礎,也讓他意識到,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心,母語的火苗就不會熄滅。

民族語言的拓荒者:從政大碩士到學會理事長
儘管在教育界已有所成就,但波宏明對知識的渴求與對理想的追求從未停歇。他深知,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語言復振的宏大工程,必須從學術與組織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改革。因此,他選擇回到校園,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攻讀民族學碩士。這段求學經歷,不僅為他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更讓他的視野從個人課堂,擴展到整個族群與社會的脈絡。他的碩士論文《都會區族語教學模式探討-以台北縣族語魔法學院為例》,正是他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昇華,為都會區族語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實證研究與理論框架。

學術成就的累積,讓波宏明在語言推廣的道路上更具說服力與影響力。他開始在大學兼任講師,將排灣族語的課程帶入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屏東大學與天主教輔仁大學。在大學殿堂裡,他不僅教導學生發音、文法,更透過生動的教學,傳遞排灣族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他深信,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靈魂的居所。透過大學課程,他為更多年輕世代打開了一扇通往自己文化的大門。

此外,波宏明更展現了他的先見之明與行動力。他創辦了國立台灣大學的社團族語班,並親自擔任講師。這項創舉,讓族語教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學術殿堂,而是走入年輕人最活躍的社團生活。他看到了台大校園裡多元的文化氣息,也看見了年輕學子對文化認同的渴望。這個小小的社團族語班,成為了許多族人在都會中心尋根的港灣,也證明了波宏明在語言推廣上的創意與熱情。

語言復振的推手:橫跨公私部門的實踐
波宏明的影響力,遠遠超越了教師與學者的身份,他更是一位橫跨公私部門,致力於推動民族語言復振的實踐家。他深刻地認識到,語言的命運,不僅繫於個人,更需要政策的支持與組織的協作。

在新北市政府,波宏明是推動族語教育的關鍵人物。他擔任「族語魔法學院」的副院長兼執行長,將語言學習打造成一場充滿魔力的冒險。他主導各項計畫,讓更多孩子能夠在玩樂中學習母語,重新找回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他也成為專職族語老師及族語推廣人員的甄選評審委員,為族語師資的品質把關。他擔任原住民族語言師資培訓講師,為更多熱愛母語的年輕人鋪平了教學之路。他的專業,讓他成為原住民教育輔導團的資深榮譽團員,並在政策諮詢、語言發展委員會等重要決策單位中,發出最具智慧的聲音。

在全國各縣市政府,波宏明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擔任桃園、台南、基隆等縣市的民族教育審議委員與諮詢顧問,為各地的族語政策提供專業建議。在台北、桃園、台南、高雄等地的族語推動委員會中,他的身影從未缺席。他還擔任族語認證測驗中高級及高級輔導班的講師,為無數族語學習者點亮了通往認證的道路。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他親自參與各地族語競賽的評審工作,見證著年輕一代對母語的熱情與努力。
在中央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波宏明的貢獻更是有目共睹。他是「全國族語教學觀摩研習」的總策劃執行者,為族語教學法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台。他連續擔任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委員會的委員,從第二屆到第六屆,見證了原住民族語言政策的發展與變革。他主持多個重大計畫,包括「族語言線上辭典計畫」、「沉浸式族語幼兒園計畫」以及「排灣族語言推動組織計畫」,這些計畫的實施,為族語的保存與復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也是族語政策的諮詢委員、採購案的評選委員,甚至在族語認證測驗的試務、命題、閱卷與口試環節中,都留下了他的專業印記。
在教育部,波宏明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他是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委員,在國家語言政策的制定上,為原住民族語爭取應有的地位。他參與了九年一貫課程排灣族語教材的審查與編修,讓排灣語能夠正式走進國民教育的課堂。在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總綱及族語文領綱的研發與研修過程中,他更是不可或缺的成員。在歷年語文競賽的全國決賽中,他擔任排灣族語演講與朗讀的評審,用他嚴謹的標準與溫暖的鼓勵,引導著年輕的參賽者。
團體中的力量:社團組織的貢獻與影響
波宏明知道他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透過組織的凝聚,才能形成改變世界的巨大動能。因此,他積極投身於各類社團組織,將自己的能量化為集體的力量。
作為排灣族總會的常務理事,以及旅北排灣族同鄉會的總幹事,他為在都會區打拚的族人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與文化的歸屬感。他組織活動,聯繫情感,讓遠離家鄉的族人,依然能夠感受到部落的溫馨。他還擔任新北市國立台東大學校友會與傑出校友聯誼會的理事,為母校與校友之間的聯繫搭起橋樑。

最值得一提的是,波宏明是「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學會」的創會理事長。這是一個他親手建立,用以承載他語言復振理想的平台。在這個學會中,他帶領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致力於族語的研究、推廣與教育。他還擔任「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的秘書長與監事主席,在文化的宏觀層面,為族群的發展貢獻心力。
他的專業與熱情,也得到了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的肯定,受邀擔任顧問,並擔任《族語教學法專書》的總編輯。他將多年的實務經驗與學術研究,系統性地整理成書,為後進者提供了寶貴的教學指南。
波宏明不僅是政策的執行者,更是政策的推動者。他積極參與《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工作,為民族語言在法律上爭取了應有的權利與地位。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語言的命運,可以透過立法者的筆,書寫新的篇章。
榮耀之路:來自各界的肯定與表揚
波宏明用他的生命書寫了一段不凡的旅程,而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與榮耀。
早在1994年,他就獲得排灣族總會頒發的「全國排灣族傑出楷模表揚」,表彰他在「組織幹部」與「族語推動」上的卓越貢獻。這份來自族群內部的肯定,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隨後,台北縣政府也多次表揚他的傑出表現,包括1999年的「績優教師表揚」以及2006年的「原住民教育有功人員表揚」,尤其肯定他在「原住民教育」與「族語實驗教學」上的創新。
2007年,波宏明獲頒原民會的「促進原住民族發展有功人員(原曙獎)」,這是一項國家級的榮譽,代表著他在「文化」與「語言」領域的傑出成就,如同曙光,照亮了族群的未來。2018年,他更榮獲行政院頒發的「一等服務獎章」,這份來自最高行政機關的榮耀,是對他數十年在教育界無私奉獻的最佳證明。

2019年,國立台東大學將「傑出校友」的榮譽授予他,表彰他在「推動族語績優卓越」上的成就,這份榮譽將他的人生軌跡,與他的母校緊密相連。他的貢獻,也讓他獲得了原民會「族語推動終身貢獻獎」及教育部「本土語言推動有功人員」的推薦,這不僅是對他過去的肯定,更是對他未來持續貢獻的期許。
除了學術與政策上的成就,波宏明也將自己的聲音傳遞到大眾媒體。他入圍了2013年與2014年的廣播金鐘獎,他所主持的原住民族廣播電台節目《96.3理財集會所》,不僅為族人提供了理財知識,更透過廣播的力量,將民族的聲音帶到每個角落。他還多次成為原民台、原廣台、公共電視等媒體的專訪人物,讓他的故事與理想,被更多人看見與聽見。
永不停歇的腳步:未來的願景與使命
波宏明的一生,是一場永不停止的旅程。他用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串聯起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不僅出版了《默示教學法入門&族語體驗》、《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法工具書》等專書,為後進者提供了寶貴的教學指南,更發表了數十篇國內外期刊論文與專題講座,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無私地分享給每一個需要的人。

他長期推動著「族語復振」、「全民原教」、「多語國家」與「國際推廣」四大核心願景。在族語復振方面,他投入超過30年,不僅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的法制化,更成功爭取將族語納入十二年國教的必修課程。在全民原教上,他積極鼓勵非原住民學生學習族語,以實現語言與文化的多元共存。他所倡議的多語國家理念,則主張以族語為核心,培養國民的多語言能力,將其視為台灣未來的軟實力。此外,他更將願景延伸至國際,透過在法國巴黎開設族語課程,致力於國際推廣,讓台灣南島語族的語言被世界看見。他企圖翻轉族語的命運,改變大眾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
在他的眼中,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的根基。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只要有心,即使是一個人,也能夠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個民族的未來。從台東金峰鄉的小男孩,到排灣族語的權威,波宏明(Puljaljuyan Kalevuwan)的故事,仍在繼續,他的腳步,永不停歇。他將繼續用他的熱情與智慧,為排灣族語,為台灣所有的民族語言,守護一個充滿希望與尊嚴的未來。

"語言斷、文化滅、民族亡! 說族語、你自信、我驕傲! 多語言能力是未來的趨勢、機會、競爭力!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文化的載體,民族存亡的關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