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軌道願景館開啟城市新篇章

桃園軌道願景館,原是興建於1936年的鐵道倉庫。外觀以磚牆洋式建築,內部以實木榫卯結構和式建造,屬於和洋折衷式建築風格,相當特殊。館外保存有當時第二月台 ,鐵道輪 柴油引擎 鐵道轉向架供人觀賞。

[專訪]桃園軌道願景館 余友良
其實鐵路一直以來,給台灣最大的一個功能,其實最重要功能,一直都是貨運的功能。尤其在日本時代戰後初期,這個台灣的交通路網還沒形成,汽車還很少的時候,當時南來北往,運輸的這些貨物,都是靠火車站運送。那因此車站週邊,會有很多像倉庫的需求。那我們這一棟,在1930年代新建的時候,當時最早是日通公司的倉庫,那管轄是這個桃園,不是桃園是新竹州,新竹州農會所在使用的一個倉庫。

第一個是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軌道歷史區介紹的是,我們過去桃園軌道的一個發展,那在這個區域一進來,我們可以看到最明顯的一個標的,是我們的這個桃園驛,的這個車站模型。木造的車站模型。這個是1913年的時候,日治時期的時候桃園,日本人在桃園新建的火車站。

在捷運綠線的工程開發,過程當中的G07站,就是桃園車站這個地點。那在這邊挖到了一些清代日治時期的,一些一些清史前時代的一些遺構,跟一些這個考古的,那個發現,那因為這樣子,後來其實我們綠線捷運在距離G07這個位置,就停工了兩年,在做考古。那兩年當中的挖掘的一個成果,在這邊做一個靜態的書面的一個介紹。那應該,據我所知,應該是整個桃園車站的興建。應該有機會把這些東西再提回來現場這樣子。

主要就是這個區域,希望給民眾認識軌道的技術發展。第一年的時候剛開館,介紹的是鐵路的軌道技術。這些軌距,這個輪軸這些內容,到現在我們在介紹的是,整個綠線包含我們的列車,包含我們的這個橋樑,包含我們的軌道,還有我們在去年綠線工程,現在已經是第6年的時候,做了一個總結。目前的工程的完成度,還有他從開始到現在遇到的困難挑戰,還有全國第一的工程項目。還有這個幾個特色,都在軌道技術區去做介紹。那事實上我們以綠線為標的,去做軌道技術介紹,其實是很完完整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綠線,其實是有地下段的工程,有平面的工程,也有高架段的工程,桃園工程其實相對是,複雜度很高的,而且也是我們第一條,由我們桃園捷運市政府,自辦的自辦自建的這個捷運工程。非常的完整的記錄,就會在軌道技術區,也可以做認識,很多工程土木類的科技的學生,來到願景館參訪,其實很重要的一塊。是在那邊可以得到很多現在工程最新的一些知識,跟這個最新的消息,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三心六線線包括二期的路網,之後整個軌道在桃園會展,這個展現的一個面貌,我們會在第三個願景,繼續做介紹。未來願景館的技術區,跟營運區的介紹的樣子。所以其實我們整個桃園軌道願景館,的展覽館的規劃,其實當時最主要的是,希望從讓民眾可以對桃園軌道的認識,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跟嚮往這樣,有這樣的一個方向。
[專訪]遊客 黃莉蓁祖孫

搭乘桃園號小火車環狀路網,運用多媒體互動裝置,交通圖書館,讓小朋友用玩的方式,認識桃園三心六線軌道建設桃園。軌道願景館,與桃園鐵路地下化,和捷運系統發展為展示重點。打造兼具導覽教育,和觀光功能的新景點。
公民記者張秋香
桃園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