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療癒傷痛 失親兒唱出真摯生命力

為讓失親兒少不因家庭變故而喪失探索未來、尋找夢想的機會,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自2019年起啟動「夢想藝術計畫」,今年暑假再度舉辦的《夢想品格音樂營》,聚焦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地區,由20幾位專業導師與助教帶領37位學員,在為期四天的營會中,一同創作與改編10首歌曲。課程內容涵蓋基礎樂理、樂器認識與音樂創作,更透過團隊合作將孩子們的生活故事與流行音樂融合,讓他們化情感為旋律、表達自我,譜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同時特別融入古詩詞元素,讓孩子在創作中認識文化之美,激發語言與藝術的雙重感知。更重要的是,透過品格教育的深度引導,讓學員們在團體互動中學會傾聽、尊重與合作,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引導孩子在才藝與心理層面都能健康發展,找回自信與希望。
旋律背後 是孩子勇敢前行的腳步
7月24日的成果發表會,不僅是這段音樂旅程的總結,更是一場充滿情感與光芒的分享時刻。特邀導師、金曲製作人朱敬然老師感性分享:「音樂源自生活,是抒發與感受的方式。即使不完美,也是真實心靈的寫照。」這些由孩子們親自創作的歌曲,正是他們歷經傷痛、走向未來的勇敢見證。
失親兒基金會顧美德執行長也為所有學員獻上象徵祝福的「三顆種子」:信心、勇氣與行動。她說:「第一顆種子是信心—相信自己做得到,不論結果是好與壞都無妨;第二顆是勇氣—不是無懼,而是面對未知與挑戰,仍願意嘗試;而第三顆,則是行動—即使心中仍有懷疑與害怕,也願意站上舞台、跨出關鍵的一步。」這三顆種子也象徵孩子未來在人生路上,面對困境時仍能堅持前行的力量。
被傾聽、被接納——心靈在營會中悄悄點亮
營會期間,也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在悄悄發生。學員哲哲分享,因家中經濟有限,雖然熱愛鋼琴,卻只能靠網路影片自學、慢慢摸索;但在這次營會中,老師們不厭其煩地從手型、姿勢教起,細心指導各種和弦,讓他第一次感受到被真正「教導」的幸福。他說:「老師真的教得很仔細,我學到了以前從沒注意過的細節,真的很感謝他們。」這段經驗,不僅提升了技巧,更讓他對音樂學習充滿信心。
另一位學員小庭則談到,因喪親帶來的創傷,讓她長期缺乏自信,這次參加音樂營,一開始幾乎不敢開口,但老師們溫柔地陪她一步步練習,調整音準與呼吸,甚至在創作課中,鼓勵她把童年的故事寫進旋律裡。她說:「我從沒想過,原來,我的聲音也能被聽見。」對她而言,這不只是一堂音樂課程,而是她重新拾回勇氣與笑容的起點。
用藝術築夢 用陪伴灌溉未來
舞台上,孩子們用音符訴說成長故事,用歌聲傳遞希望。失親兒基金會期盼,透過「夢想藝術計畫」的持續推動與在地培力,讓藝術教育成為長期陪伴失親兒少的重要媒介。未來,基金會也將繼續透過藝術、教育與陪伴,守護這群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勇敢發聲、自在綻放。
感謝企業
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英仕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灣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
公勝保險經紀人
APHA亞洲禱告殿
調性音樂工作室
關於失親兒基金會
失親兒基金會前身是孤兒福利協會,於民國57年成立,在96年7月轉型為基金會,幫助父母雙亡或其中一方過世的孩子及家庭,多年來第一線用心服務的成效,在100年及105年台北市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評鑑獲得優等。目前全台共有14個服務處、3個服務站,服務約5700名失親兒少,各縣市失親兒個案數字仍持續增加中。基金會提供獎助學金、急難救助、心理輔導等各項全人關懷服務,每年為失親兒舉辦夏令營、體驗教育等活動。誠摯邀請您一同加入關懷的行列,陪伴失親寶貝平安喜樂的長大。失親兒通報專線:0800-257-882
官方網站:http://www.orphan.org.tw/
臉書:失親兒基金會
IG專頁:orphan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