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高峰座談】與AI共生共舞:翻轉建築未來的數位革命

2025/07/27 17:24
10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高峰座談】與AI共生共舞:翻轉建築未來的數位革命

從草圖到淨零,三位專家剖析AI如何改寫未來建築

 

新世代建築論壇:AI不再是工具,而是共創夥伴


2025年7月24日午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IB-101國際會議廳座無虛席。這是「2025金磚論壇」的盛大場景——以「與AI共生共舞」為主題,三百多位來自建築、科技與永續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索AI在建築設計、房地產趨勢與永續數位化的未來潛力。
論壇不只是一場知識分享,更像一場產業的「預演」:當AI生成式技術(AIGC)、BIM、數位孿生等工具快速滲透,傳統設計流程、施工邏輯與人才需求正在被全面改寫。
高峰座談由資深媒體人藍文聰主持,提綱挈領詢問三位講者對AI未來看法。

 

照片

高峰座談由資深媒體人藍文聰主持,提綱挈領詢問三位講者對AI未來看法。(本圖由AI自動去背裱版生成)

 

照片

與會觀眾熱烈提問與回饋


數位化的挑戰:從高成本到人才缺口


「初期投資高、人力不足,是數位轉型最大的痛點。」
楊謙柔博士指出,台灣建築專案若要同時整合BIM、AI與數位孿生,不只需克服軟硬體導入成本,更需解決產業鏈協作與政策落地的斷層。

他給出三大解方:
1. 開放平台與開源軟體 —— 降低進入門檻,促進共享數據。
2. 分期導入與綠色金融 —— 搭配政府補助與低利貸款分攤成本。
3. 深化產學合作 —— 「企業要走進校園,培養下一代數位建築人才。」

他笑著自嘲:「我在事務所實習時還在藍晒圖前吸阿摩尼亞味,如今大學生用Revit畫圖,每條線都帶著材質與尺寸資訊。我們這一代要追上新世代,唯一辦法就是與他們共創。」

 

照片

楊謙柔博士指出:初期投資高、人力不足,是數位轉型最大的痛點。

 

AI設計評審?取代還是輔助?


座談中,主持人藍文聰總監拋出尖銳問題:「AI未來能取代設計評圖會議嗎?」

邱勇標教授將答案分成三層:

- 優勢面:AI在人體工學、人流分析、光照與空間分區的客觀判斷上具備絕對效率,也能快速調閱海量案例,提供一致性建議。
- 劣勢面:創意判斷與文化脈絡是AI短處。「大師級作品往往來自反思與火花,這是AI無法模擬的。」
- 未來趨勢:AI可能讓設計成果趨於「普普藝術」——中規中矩但少了驚喜。「我們要學會讓AI打底,但保留人類的突破性想像。」

邱教授分享一個案例:台中某會館的立面設計就是AI生成概念後,由人類工程團隊拆解成9~10塊造型模組,花6個月完成。「很貴,但很吸睛。」他笑著說,「未來這類地標性建築會越來越多。」

 

照片

邱勇標教授指出:我們要學會讓AI打底,但保留人類的突破性想像。


AI之眼:人腦判斷的價值


「AI取代的不是手,而是放大人腦的判斷力。」
建築師姜智勻分享他一年半使用AI的實務經驗——產出過上萬張生成圖像,但最核心的價值不在於生成,而是篩選與轉化。

「我不可能把100張圖全丟給業主,而是先按材料、空間、風格分類,再篩出能落地的方案。真正的專業,是判斷哪些圖能被建築化、符合法規、可施工。」

姜智勻舉例,AI生成的彩繪玻璃+光電板立面設計,不僅帶來藝術效果,也能發電,「能源與美學合一,是AI帶來的新可能。」

對於著作權與侵權爭議,他坦言:「建築本來就以案例學習為基礎,重點在於轉i化——如果成果比原案例更好,就是創新而不是抄襲。」

 

照片

姜智勻建築師坦言:建築本來就以案例學習為基礎。


未來五年:建築師的角色轉型


「AI讓建築師從繪圖者,變成策展人。」
楊謙柔博士預言,未來AI不只是輔助,而是第二顆大腦,設計流程將被壓縮到15秒完成概念生成,建築師的核心價值將轉向人文美學與價值判斷。

他用一句比喻總結:「數位化是建築的GPS——它告訴我們去哪裡,也幫我們修正路線,但開車的人,永遠是我們。」

照片

楊謙柔博士:AI讓建築師從繪圖者,變成策展人。


從論壇到產業:共創新建築時代


論壇最後,主持人點出核心:「AI會不會取代人?還是看我們怎麼用它。如果人能主導AI,AI就是推進建築的加速器;反之,則淪為工具的奴隸。」

三位專家不約而同強調,AI不是終點,而是催化劑。它讓建築產業不再只是疊磚塊,而是串接資料、能源、美學與社會價值的跨域舞台。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設計共創者,三位專家揭示建築產業的顛覆性挑戰與新機會。

「與AI共生共舞」,不只是論壇主題,更是台灣建築業邁向未來的必修課。

照片

許多人留到最後參加高峰論壇,共同探討AI與建築設計的未來

 

🎯【2025 金磚論壇】與 AI 共生共舞 🔍
AI 正悄然成為建築產業的共創夥伴!不再只是輔助,而是重塑流程與創意的關鍵力量!從草圖生成、圖像創作,到永續建築的數位轉型,論壇將帶您前瞻AI如何引領建築新時代。
📅時間:7/24(四)13:00 報到,13:30開幕
📍 地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際大樓 IB-101 國際會議廳

👨‍🏫 三大重磅講題:
✨ 邱勇標 博士|從草圖到實景:AIGC 如何重塑建築設計流程
✨ 姜智勻 建築師|AI 之眼:穿越創作邊界的視覺革命
✨ 楊謙柔 博士|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

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交集會、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能源管理系統產學技術聯盟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中華民國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協會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