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之眼,打開未來建築的第二視覺
AI之眼,打開未來建築的第二視覺
從藝術到建築,AI如何突破創作邊界?
當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一位建築師以「影像」為切入點,重新定義了創作的疆界。姜智勻建築師在金磚論壇分享了他如何用AI串連建築與藝術的想像,帶來一場視覺與技術交織的革命。
論壇現場:三百專業齊聚,聚焦AI與建築未來
2025年7月24日,「2025金磚論壇」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 IB-101 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論壇以「與AI共生共舞」為題,聚焦人工智慧如何與建築、藝術與永續深度融合,吸引超過三百位建築師、科技專家與永續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姜智勻建築師以〈AI之眼:穿越創作邊界的視覺革命〉為題,帶領觀眾進入AI視覺生成的全新世界,探索它如何為建築與藝術創作帶來顛覆性的可能。
照片

姜智勻建築師以〈AI之眼:穿越創作邊界的視覺革命〉為題,帶領觀眾進入AI視覺生成的全新世界,本圖以AI去背自動表版生成。
AI不只是工具,而是「第二雙眼睛」
姜建築師強調,AI不僅是生成工具,更是創作夥伴——它突破了人類既有的想像邊界,打開「前所未見」的視覺語彙。他提到:「AI的價值不在於模仿現實,而是讓我們看見一個超越現實的未來。」
重新定義創造力:從概念圖到實驗性設計
「AI不是要取代設計,而是讓設計有第二雙眼睛,能看到人腦想不到的風景。」姜智勻建築師在論壇開場這句話,精準點出AI在設計領域的角色。這場演講不只是技術展示,更是一場關於創造力的思辨。
他從自身建築實務出發,分享了AI生成影像如何快速探索不同風格、材質、光影與空間感,使設計過程更具迭代性與實驗性。「我們過去要花幾天、幾週做出一張概念圖,如今AI能在幾分鐘內給我們十種可能性,幫助我們跳脫慣性思維。」
潛在挑戰:著作權、真實性與依賴性的辯證
姜智勻也提醒,AI生成影像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如著作權歸屬、真實性質疑,以及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削弱建築師的判斷力。「真正的未來不是AI取代人,而是我們學會駕馭AI。」
能源與美學的交會:AI模擬彩繪光電板
他特別以近期的跨領域作品示範——將彩繪玻璃與光電板結合,用AI預先模擬白天與夜晚的不同視覺效果,創造既美觀又能發電的建築立面。「這不只是設計,而是一場『能源+美學』的融合實驗。」
結語:AI帶來的不只是效率,而是勇氣
「AI之眼帶來的不只是效率,而是勇氣——勇於嘗試從未想像過的設計語言。」姜智勻最後這句話,為這場演講劃下令人深思的句點。
🎯【2025 金磚論壇】與 AI 共生共舞 🔍
AI 正悄然成為建築產業的共創夥伴!不再只是輔助,而是重塑流程與創意的關鍵力量!從草圖生成、圖像創作,到永續建築的數位轉型,論壇將帶您前瞻AI如何引領建築新時代。
📅時間:7/24(四)13:00 報到,13:30開幕
📍 地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際大樓 IB-101 國際會議廳
👨🏫 三大重磅講題:
✨ 邱勇標 博士|從草圖到實景:AIGC 如何重塑建築設計流程
✨ 姜智勻 建築師|AI 之眼:穿越創作邊界的視覺革命
✨ 楊謙柔 博士|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
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交集會、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能源管理系統產學技術聯盟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中華民國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協會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