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是建築的 GPS:帶領產業走向淨零未來
數位化是建築的 GPS:帶領產業走向淨零未來
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
2025年7月24日,「2025金磚論壇」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 IB-101 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論壇以「與AI共生共舞」為題,聚焦人工智慧如何與建築、藝術與永續深度融合,吸引超過三百位建築師、科技專家與永續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楊謙柔博士以〈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為題,分享數位工具如何為淨零建築帶來全新解方。
楊博士指出,BIM、IoT、AI與數位孿生等技術,讓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碳排追蹤與能源優化成為可能。「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數位化是建築的GPS——它不只告訴我們『去哪裡』,還能即時修正路線,讓我們一起走到淨零的未來。」
照片

楊謙柔博士指出,數位化是建築的GPS——它不只告訴我們『去哪裡』。本圖由AI去背自動表版生成
從BIM到AI,數位工具如何為建築產業打造新賽道?
當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倒數計時,建築產業如何加速轉型?楊謙柔博士指出,數位化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整個產業的「導航系統」,幫助我們即時修正路線、走向低碳與永續。「建築師變成了指揮家,而不是手作匠人。」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數位化是建築的 GPS——它不只告訴我們『去哪裡』,還能即時修正路線,讓我們一起走到淨零的未來。」 楊謙柔博士用這句話,為他的演講定下基調。這場以「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為題的分享,不僅是一場技術展示,更是一場關於產業策略的深度剖析。
數位化的三大核心技術:BIM、數位分身、AI
在演講中,楊博士梳理了數位化的核心工具——BIM(建築資訊模型)、Digital Twin(數位分身)、以及AI(人工智慧)。這些技術不再只是單點應用,而是形成一套「從設計到營運」的數據閉環,讓建築生命周期的每一個決策都能被即時監測與優化。
他指出,透過BIM的建模、Digital Twin的模擬,以及AI的預測能力,建築不僅能在規劃階段就預測能源效益,更能在營運階段持續優化。「這是我們邁向淨零建築的最大槓桿。」
應用案例:從能源效率到碳管理
楊博士特別提到,數位化工具能加速碳盤查與碳管理。透過即時數據整合,建築師和工程師可以在設計初期就評估碳足跡,並在施工與運維中持續追蹤、即時修正,避免傳統「事後補救」的高成本。
他舉例說明,台灣近年不少工業區與社區開始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AI協助預測用電尖峰,並搭配儲能與再生能源配置,達成「設計即永續」的目標。
潛力與挑戰:技術不是唯一,決策才是關鍵
然而,楊博士也直言數位化的落地並非沒有挑戰:高昂的前期成本、跨領域協作的困難,以及資料標準不一致,都是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買了軟體就能解決問題,但其實最關鍵的是『決策者是否願意用數據說話』,這需要產業文化的轉變。」
「數位化讓我們第一次能用『看得見的未來』做決策。」 楊謙柔博士最後這句話,不僅是對建築產業的提醒,更是一種邀請——邀請更多人用數位工具,看見淨零之路的可能。
🎯【2025 金磚論壇】與 AI 共生共舞 🔍
AI 正悄然成為建築產業的共創夥伴!不再只是輔助,而是重塑流程與創意的關鍵力量!從草圖生成、圖像創作,到永續建築的數位轉型,論壇將帶您前瞻AI如何引領建築新時代。
📅時間:7/24(四)13:00 報到,13:30開幕
📍 地點: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際大樓 IB-101 國際會議廳
👨🏫 三大重磅講題:
✨ 邱勇標 博士|從草圖到實景:AIGC 如何重塑建築設計流程
✨ 姜智勻 建築師|AI 之眼:穿越創作邊界的視覺革命
✨ 楊謙柔 博士|永續建築的數位化:技術、應用、潛力與挑戰
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交集會、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能源管理系統產學技術聯盟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中華民國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協會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