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錄取率低,還是想成為正式教師的理由
OS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國小教學現場面臨縮班、併班,甚至裁校的壓力,教師人力需求也跟著緊縮。但儘管如此,仍有許多懷抱教育熱忱的準教師們選擇投入。114 學年度宜蘭縣國小教師甄試,各類科別總共開出 100 個缺額,吸引超過 400 人報考,錄取率不到四分之一。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在成為教師的路上?讓我們來聽聽,今年順利考上正式特教教師的林宜芬老師,怎麼說
Bite(114學年度新進特教老師林宜芬)
老掉牙,從小就立志要當老師。可能是因為我們家的家庭背景,就是兄弟姊妹比教多,然後都是屬於比較熱心的類型。然後因為以前,可能在比較鄉下的學校,然後會教同學會有成就感。
OS想要成為一名正式教師,得經歷層層關卡:除了要修完教育學程、通過教師檢定外、還必須完成實習,最後通過各縣市的教師甄試,才能以正式教師的身分踏入教室、站上講台。
Bite(114學年度新進特教老師林宜芬)
我其實從我畢業以來到現在是第十三年。可是其實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本來就規劃考五年,但我之前畢業的前五年沒有考上。所以我後來有休息了好幾年,就是本來是打算不要再考了。但是因為看到這幾年開大缺,所以我就想說回來考看看這樣。
身為特教老師的林宜芬,她為了讓特教生透過實作了解植物,安排了種植蔬菜的課程;也曾花上一整年,陪伴一位對觸覺極度敏感的孩子,一點一滴克服對剪指甲的恐懼。孩子們微小的進步,就是她最深的成就感,也是她選擇不放棄的理由。這份堅持,她也想送給還在路上的準教師們——
Bite(114學年度新進特教老師林宜芬)
像我很常跟學生說的就是,因為特教生很常遇到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如果是做得不好,那我都會跟他們說「沒關係,那我們換個方法試試看」那我想把這句話送給自己,還有所有準備考試的老師,反正這次考不過,或是這次做得不好沒關係,反正我們就換個方法再試試看,總會有成功的那麼一次。
在成為老師的路上,每一步都不輕鬆,但每一份努力,終將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痕跡。願每一位正在努力的準教師們,都能走到夢想的那一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