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部落之眼:手機記錄原鄉故事 點亮孩子們的電影夢

2025/07/05 17:29
33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部落之眼:手機記錄原鄉故事,點亮孩子們的電影夢

{屏東/三地門 記者/程德昌Valjeluk.Katjadrepan}


        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如何讓科技工具不只是通訊媒介,更能成為文化傳承與故事述說的利器?屏東縣青葉國小與部落veve協會給出了令人驚豔的答案。今年暑假,他們攜手推出「部落之眼」紀錄片學習課程,引導部落的孩子們拿起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親自記錄下他們眼中最真實、最動人的部落故事。短短五天內,六部由孩子們獨立製作的紀錄片應運而生,其細膩與生動的程度,讓所有見證者都驚呼不可思議。立法委員盧縣一也對此成果給予高度肯定,認為這不僅是一場影展,更是看見原鄉孩子無限潛能的里程碑。


手機鏡頭下的原鄉生命力

        「部落之眼」課程的發想,源於對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深刻思考。當手機普及到幾乎人人都有,青葉國小與部落veve協會意識到,這項工具若能靈活運用,將能為部落的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於是,他們在暑假第一天便啟動了這項充滿創意與挑戰的課程。

        參與課程的孩子們,在師長的引導下,學習如何運用手機的鏡頭語言,捕捉部落生活的點滴。從日出而作的農務、部落長老的智慧話語、孩童嬉戲的笑聲,到傳統祭典的莊嚴肅穆,孩子們用他們純真的視角,將這些看似日常卻充滿生命力的畫面,轉化為一幕幕動人的影像。他們沒有專業的攝影器材,卻用最簡單的方式,拍出了最真實的情感。當這些作品在影展上播放時,觀眾們無不被影片中流露出的真誠與細膩所感動,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孩子們驚人的學習能力與創造力,更讓外界得以窺見部落深厚的文化底蘊。


金曲獎的啟示:原住民族的敘事力量

        今年金曲獎上,來自台東大武鄉排灣族的張淦勛先生以其獨特的排灣族思維寫出的歌詞,一舉奪下最佳歌詞獎,讓原住民族的文化魅力在華語樂壇大放異彩。這無疑為「部落之眼」的孩子們,乃至所有有志於藝術創作的原住民族青年,樹立了一個閃亮的榜樣。張淦勛先生的成功,證明了原住民族獨有的文化視角與敘事方式,能夠跨越地域與文化的藩籬,觸動人心,並獲得廣泛的認可。

        這份榮耀,也讓「部落之眼」的策劃者和參與者們更加堅信,正如立法委員盧縣一所言,只要給予機會與適當的引導,原住民族的青年們絕對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藝術領域中發光發熱。影像作為一種強大的敘事工具,更是能夠承載原住民族豐富文化、歷史與情感的載體。


紮根部落,放眼金馬:原住民視覺媒體人才的未來

        此次「部落之眼」紀錄片影展的成功,不僅讓大家看到孩子們在影像創作上的天賦,更激勵了所有關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的人士。主辦單位深信,正如立法委員盧縣一所強調,只要持續「紮根部落,不斷給予原鄉孩子們學習與實踐的機會,他們終有一天能用台灣獨特的原住民族人文風情,拍出問鼎金馬獎最佳影片的鉅作,甚至抱回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等大獎。

        這些從部落沃土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對家鄉的土地、族人的故事有著最深刻的體悟。他們鏡頭下的畫面,不僅僅是影像,更是文化的傳承與記憶的延續。這批潛力無限的原住民視覺媒體人才,若能獲得持續的支持與培育,他們將能成為台灣影視產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嶄新力量,為世界帶來更多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的獨特故事與視角。


影展巡迴,看見部落之眼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些充滿力量的影像作品,並共同見證原鄉孩子們的努力與成就,「部落之眼」紀錄片影展將進行巡迴放映。東區影展已定於7月7日隆重登場,而中區影展也將在7月9日接力舉行。立法委員盧縣一也誠摯邀請各界人士撥冗參與,一同感受這些由手機記錄下的真實與感動,支持這群勇敢追夢的部落孩子們,為台灣的視覺媒體未來注入更多元、更豐富的能量。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