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治療新方向:糖包覆奈米療法大幅提升神經細胞存活率
我國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2024年公布的調查結果,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7.99%,推估當年失智人口約為35萬人,預計至2041年將增至約68萬人,顯示未來失智人口將持續快速增加。

在全球面臨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創新奈米技術,有望延緩阿茲海默症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惡化。這項研究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團隊領導,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CS)。
問題根源:錯誤折疊的蛋白質
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主要特徵是腦中出現錯誤折疊、聚集的蛋白質,如阿米洛β蛋白(amyloid-beta),這些有毒的蛋白質會黏附、穿透神經元,最終導致神經細胞死亡。
解方:用糖包覆的奈米纖維「吸走毒蛋白」
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特殊的「糖包奈米纖維」,以「肽兩親分子」(peptide amphiphiles)為基礎,再加入一種天然糖:海藻糖(trehalose)。這種糖存在於植物、昆蟲和真菌中,可穩定生物大分子。
令人驚訝的是,海藻糖的加入讓奈米纖維變得不穩定,但這種「不穩」反而使纖維更容易與有毒蛋白質結合。這些動態的奈米纖維會主動抓住阿米洛β蛋白,將其永久包裹進新的穩定纖維中,防止其聚集或穿透神經細胞。
像清潔隊一樣,把有毒蛋白清除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一開始就攔截」。傳統療法多半針對已形成的蛋白質聚集體,而這種奈米治療能在早期階段直接抓住尚未聚集的錯誤蛋白,減少神經元受到毒害的機會。研究人員指出,這就像派出一支清潔隊,在災難發生前把垃圾處理掉。
初步結果令人振奮
在實驗的體外細胞測試中,研究團隊以人類幹細胞衍生的神經元進行測試,發現這些奈米纖維能顯著提升在毒性蛋白壓力下的神經細胞存活率,無論是運動神經元還是皮質神經元。此外,這種治療方式分解後只會留下氨基酸、脂質和糖等天然營養物質,不容易造成副作用,具備成為未來臨床應用的潛力。
研究團隊表示,這種奈米療法在疾病早期可能效果最佳,未來若能與其他針對晚期症狀的療法結合,或許能實現「雙管齊下」的效果,真正延緩神經退化疾病的進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