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道沒有英雄,只有守護者:請拒絕疲勞駕駛」

2025/05/09 12:05
2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國道高速公路,白日裡車流如織,夜晚則是一條安靜卻危險的黑色帶狀跑道。就在幾天前,台南仁德段發生的重大車禍,奪走了一條年輕性命、重傷了多人。悲劇的畫面、女乘客淒厲的哭喊,在社群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心痛與輿論。

然而,這並非孤立事件。記者深入採訪、整理近年的國道重大事故資料後發現:
疲勞駕駛,這個「看不見的殺手」,正悄悄成為國道上最大的不定時炸彈。


疲勞,怎麼殺人於無形?

大貨車駕駛黃先生(化名)接受採訪時坦言,他每天開車超過12小時,尤其是長途貨運,半夜跑車更是家常便飯。公司要求交貨準時,司機為了生計,只能一路撐著。「沒辦法,停下來睡覺,賺的比別人少。」黃先生語氣裡帶著無奈。

專家指出,當人類連續工作過長時間,注意力、反應速度、判斷力都會急遽下降。國際研究更顯示,疲勞駕駛的危險程度,與酒駕幾乎不分上下。不同的是,酒駕可以用酒測器抓,但疲勞駕駛,誰能看得見?


國道的現實:物理極限無法跨越

在這次仁德段事故中,涉及多輛大貨車。記者實地採訪專家後得知,大貨車本身因重量驚人,剎車距離至少是小客車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即便駕駛第一時間踩下剎車,車輛依舊需要一段長距離才能停下。

當疲勞駕駛與剎車物理限制重疊,悲劇發生的門檻,幾乎降到零。前方一輛小客車減速或靜止,後方大貨車就算察覺、就算反應,也可能已經來不及。這不是駕駛技術的問題,而是系統性的結構困境。


為什麼疲勞駕駛這麼難解?

我們必須承認,疲勞駕駛不是單靠駕駛人自律就能解決的。記者整理產業現況後發現,問題至少包括:
✅ 貨運業者追求低價搶單,壓縮司機工時與休息空間。
✅ 政府雖有法規,但監督與執行力薄弱。
✅ 多數大貨車缺乏先進安全設備,例如碰撞預警、主動剎車系統。

「疲勞不是駕駛的選擇,而是被迫承擔的。」一位長年研究交通安全的學者這樣告訴記者。


悲劇之後,社會能做什麼?

看著這起事故中的年輕女駕駛,她再也無法回家;而那名浴血哭喊的女乘客,即便活下來,恐怕一輩子都背負著難以抹去的創傷。社會該問的不只是「怎麼會發生」,而是「怎麼防止再發生」。

✅ 政府需要加強對貨運業的工時監督與抽查。
✅ 強制大貨車導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 提升國道上的疲勞駕駛監測,建立更全面的勸導與罰責機制。
✅ 社會也要停止對駕駛的無形壓迫,不再只要求「多跑多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