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演算法主導流量 創作者靈活應對

2025/05/11 19:00
3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依據使用行為 準確推送內容

OS

如今,社群平台的演算法根據使用者的行為,精準推算送內容,不只影響我們看到什麼,也重塑了創作者的內容策略與行銷思維。而使用者越來越常陷入同溫層,這不只是網路使用行為的現象,更是平台運作邏輯下的必然結果。

BIT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傳播研究所 蕭維傑教授:Science(科學)和,Nature(自然),這些國際頂尖期刊裡面的,研究結果顯示,演算法會讓人比較暴露在,同質性的內容。

標二:演算法運作 影響品牌策略

OS

演算法怎麼運作,逐漸成了創作者與品牌必須研究的課題。在內容洪流中,掌握規則,才有可能被演算法「看見」,獲得自然的觸及。

BITE

公共關係顧問公司從業人員 車昕:我們在選擇合作網紅,或創作者的話,也會去看說他近期的內容,有沒有符合演算法,我們商業的人看到他,才會知道說,他真的是有導購效益的。

標三:流量壓力大  創作者與時俱進

OS

隨著演算法對推播內容的主導性日益增強,創作者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複雜。在這樣的生態裡,如何維持個人風格,同時又不被流量機制淘汰,成了一道必須面對的課題。創作者是否只能選擇順應平台規則,才得以繼續立足。

BITE

短影音創作者 簡真:就是現在推播都是一些比較,有名歌曲的Reels,所以我之前有嘗試過就是用,我自己喜歡的風格來拍影片,但流量都一直沒有很好。

標四:兼顧風格流量 突破演算法束縛

OS

為了提高曝光,媒體和創作者開始調整風格配合演算法的規則,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個人特色。儘管演算法可能會讓內容顯得單一,但它也能更精確得了解受眾喜好,靈活應對演算法,也能找到平衡點。

記者 黃湘芸、姚領/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