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免費政策 學者:改善人行環境更關鍵
共享單車免費政策 學者:改善人行環境更關鍵
為鼓勵民眾多騎乘共享單車,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台北市政府在今年二月底推出共享單車騎乘前三十分鐘免費政策,希望以經濟誘因提高使用率,提升民眾騎乘共享單車之意願。
而對於此政策,民眾有著不一樣的看法。陳同學表示:「我覺得還不錯,因為就是可能有時候短距離移動,然後可能只有兩站大概50或是100公尺的距離,這樣如果還要收錢的話,每次累積下來其實都會是一個數目。」;洪女士則表示有心人士會利用免費政策在各站換車,就達成免費的效益,政府會在此行為上花費許多金錢。
政策美意為降低短程交通的成本,吸引更多人選擇單車代步。然而,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張勝雄教授表示,現行的道路設計仍以汽車為主,缺乏完善的人行道與單車道規劃,讓行人和騎車者的安全受到威脅;另外政府並未明確規範單車的騎乘行為,對徒步者也是一種傷害,無法營造舒適的行人環境,導致政策效益無法完全發揮。
共享單車政策的成效,除了在於提供經濟優惠,更取決於城市交通環境的整體規劃。未來如何平衡汽車、單車與行人的需求,將是政策成功的關鍵挑戰,同時也肩負著減碳的使命,透過降低私家車使用率,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共創城市完善綠運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