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太空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自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到現在大概也有四十多年了,在之後全世界掀起一波
波太空熱,希望探索未知的宇宙。
以前小時候的作文題目多半是我的自願,記得班上很多男孩子寫,我的自願
是當一名太空人。大概是受到網際網路興盛的關係,當時有蠻多關於宇宙太空的電影上映,例如,世界末日、彗星撞地球等等,大概受了科幻電影的刺激而想要當太空人吧!
其實長大之後看著自己過去寫的作文或當時內心想做的事時,好像一件都沒有實現。我不清楚當時候我的那些有著太空夢的同學是否有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我只知道長大之後,小時候想做的事,未必將來就一定會實現。
我認為那幾間大學的學生真的很棒,他們能夠實際去做而不僅是嘴巴說書而
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很熟也都會說,但真正去做的實在很少很少,因此那些學生能夠真正去做、去體驗,那是很不容易的。我也很羨慕他們有那樣的老師,能不厭其煩的與他們研究和討論,我想作為一個學生這是極其幸運的。
其實夢想有時候不只是空想而已,端看你怎麼去實行實現
它而已。我覺得他們的成功,有一件事情很值得學習的事
情,那就是團隊合作,四所大學的學生們與老師一起合作
努力,共同創造夢想,勇於冒險,有嘗試的精神,整個過
程雖然很辛苦,但對他們而言卻很有成就感,我想這就是
一種學習,一種珍貴的經驗。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識是次要的,但待人處事上的好或與否其實才是最根本的。現下許多人都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往往很容易將責任歸咎到他人身上,也很害怕背負責任,導致雙方互踢皮球,問題不但沒有被解決,反而人先爭執起來了。
這些大學生冀望夢想起飛,但不光是空想,還能學以致用,令我非常佩服。當犯錯的時候他們也不是互相指責,而是要一起找出方法解決問題,下一次再接受挑戰。在這之中他們不僅是學到了相關知識,也學習到如何團隊合作,我想這才是對他們而言最有意義的寶藏。
(p.s.1.既然是四個學校合作出來的結果,也應該一起訪問其他三個學校的師生。2.在這個四校合作的實驗、討論過程應該多少都會有些爭執,請問是如何解決的呢?)
有夢最美,更何況是付諸於行動!只能說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為有夢想是很簡單的,將之當空想或白日夢,可能就只是幻想一下,卻從來沒去實現,有這種想法的人比比皆是,因而可見報導中的大學生們在付諸實現夢想時,他們勇於突破現狀嘗試新事物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帶我去太空
只因懷抱一個夢想而前進,不論有多辛苦、失敗幾次都願意自己動手做的這份勇氣,真的越來越少見。之前也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國外有個不到十歲的小男孩,和父親兩人自行研發用熱氣球將攝影機送出外太空,成功拍到地球的外貌。願意從失敗中找到問題然後解決,這樣說看似容易,但實則也是最故難的地方,而要能夠體會這些過程,並不是紙上談兵或依照別人說的去做所能得到的。現在很多人不願意累積自己的生活經驗,只想依固定形式過活,但是當幕年回首真的會驚覺自己錯過太多。這則報導給了我這樣的啟示,也讓我更確定之前曾猶豫的規劃。
其實我小時候也有夢想過當太空人。
這群學生很勇敢,他們真的是學以致用,這給了我很多啟示。
在生活裡我們很多只能想不敢去做,他們卻一直在努力。
想必再試射成功學生的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但卻又肯定自己吧!!
而且我發現裡面老師有講一句很中肯的話:台灣的學生好像不能失敗。
其實我們老師也講過類似的話,可能是因為社會還有教育的影響所以給學生的壓力就變成這樣。不過當學生的就是要去學習失敗然後在裡面記取教訓學習經驗,因為如果以後出來工作了那就不容許你失敗了。
另外我有疑問 不知道製作這樣子的火箭需要多少錢?
台灣有可能自己研發製造這樣子的輕型火箭嗎??
未來台灣有可能再太空界發展出台灣的一片天嗎???
台灣再太空界發展的話應該會帶起另一波經濟奇蹟吧????
臺灣的教育很少做實驗,只是一味的教孩子背書。但當知識不再侷限於課本中的公式而是藉由實際操作演練去深入理解,這樣才算是真正學到活的知識。影片中學生們認真且堅持的做實驗,把自己所學運用在實際操作,這不僅讓學生們得到實務經驗,更重要的是在成功的過程中,越挫越勇的精神及團隊合作的溝通與相處。影片中教授提到臺灣的學生害怕失敗,但如果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沒有實踐怎知道自己不行,我們需要更多的自信與勇氣。但除了專業能力外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未來在職場上非常重視的是團隊合作精神,若能在學生時代就培養好,往後在職場上將會受用無窮。
隨著時代發展,什麼東西都講究低污染,這則報導的混合燃料就做到這項條件了,難怪會受到學術界日本的注意,雖然那位學生是玩笑口吻但是也點出了教育上的失敗就是讀讀讀寫寫寫還到不如實際操作獲得真正的技能才是對出社會後有所貢獻與助益,加上最重要的團隊合作,只要教育體制上願意改變,相信不要說交大只有這些頂尖學校的學生能發明出這些東西,每所學校都有無限完成想像的可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