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漁民獨有記憶 花壇耆老傳誦歌曲
記者OS:
早期彰化縣花壇鄉為養殖淡水魚苗的重鎮,買賣時,為了方便計算魚苗數量,漁夫們會將累加數目的過程編織成歌曲。
花壇鄉耆老 李益水Bite:
三欠二再加二就是等於,有的台語說相等,沒有相欠,數量一定一樣,但大家說出來的方法不一定一樣。
標二:飲食習慣改變 傳統歌謠恐失傳
記者OS:
數魚歌200年前從大陸流傳來台,不過,隨著人們飲食習慣改變,淘汰淡水魚,導致花壇魚苗寮沒落,再加上科技取代計算工作,數魚歌也跟著漸漸失傳。
花壇鄉文史工作者 蔣敏全Bite:
約略的風光時期被什麼打敗了,虱目魚苗,我們魚苗就慢慢慢慢沒落,因為那個是淡水魚,虱目魚苗是海水魚。
標三:盼重新編數魚歌 留存消逝文化
記者OS:
目前在彰化縣花壇鄉,只剩下3位耆老會唱數魚歌,為了不讓魚寮文化失傳,蔣敏銓會在國小或社區教唱歌曲。
花壇鄉文史工作者 蔣敏全Bite:
我一直希望未來數魚苗是不是可以加點音樂,能夠讓他有趣。
記者OS:
另外,彰化縣議員李成濟在擔任鄉長時,也希望能透過建立淡水魚苗博物館,振新當地的魚苗寮文化。
彰化縣議員 李成濟Bite:
如果說能建立一個淡水的淡生館,也是一個很有可看性,應該很有賣點的一個觀光景點。
記者OS:
面對即將消逝的數魚歌文化,蔣敏全希望能夠將數魚歌譜成歌曲,將特殊的魚苗寮文化傳承下去。
記者 朱英鳳 許詠晴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