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每根」紙菸都要印警語 就是要勸你戒菸

文字-A A +A

文/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呂姿毅副主任
審稿/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郭斐然醫師

加拿大衛生部舉辦531「世界無菸日」記者會時宣布,未來市面上販售的「每一根」紙菸都要印上健康警語,加深吸菸者菸害意識,促成及早戒菸。此政策預計於2023年8月1日起實施,為全球首創。

加拿大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從8月起,加拿大境內販售的每根紙菸都要印上「吸菸會傷害孩童」(Tobacco smoke harms children.)、「吸菸導致白血病」(Cigarettes cause leukemia.)或是「每口菸都是毒害」(Poison in every puff.)等雙語的警語,讓吸菸者每次吸菸都能看到這些警告。而目前市面上既有的紙菸或菸草產品,加拿大政府也要求零售店家及攤商必須在2024年4月1日後全面下架。


(圖片翻攝自加拿大衛生部網站)

同樣致力於菸害防制的亞洲國家-新加坡,則是早在2009年元旦起即實施在每根紙菸上標示「完稅菸」SDPC(Singapore Duty-Paid Cigarette)的字樣,也就是說,新加坡完全沒有免稅菸,民眾消費、販售、吸用的菸品上如果沒有標示「SDPC」字樣,將處以罰款500元新加坡幣;攜帶超過2公斤以上未稅菸品入境者也將面臨有期徒刑。

加拿大衛生部聲明指出,為了能在2035年之前達成「無菸國家」(即全國吸菸率低於5%)的目標,政府推出一系列菸害防制政策,紙菸印製警語就是其中一個新政策。加拿大正是全世界第一個印製菸盒警示圖文的國家,早在2001年就實施菸盒包裝印製雙面面積50%健康警示圖文,揭露菸害造成的各種器官疾病,藉此衝擊畫面來降低人們吸菸的欲望,2012年更加大面積至雙面75%,2019年底再通過菸品容器素面包裝政策。

目前來看,包括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等國政府推廣用電子煙甚至加熱菸做紙菸的替代,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更是推廣「口含菸SNUS」,只要吸菸者不吸紙菸改用無煙菸草就不算吸菸,扭曲推動「無菸國家」的意義。然而在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都是以「拒絕所有菸品」為目標,全面禁止電子煙、加熱菸,因為「任何菸品都是有害的,只有吸菸或不吸菸,沒有減害的菸,也沒有比較好的菸」。

台灣今(2023)年3月22日菸害防制新法上路,雖然有大幅度的修法,但是距離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倡積極的菸害防制政策仍有努力空間,必須繼續推動:

1.菸品容器印製面積85%的大幅警示圖文(已有10國)+素面包裝(有25國已施行或已通過立法)
2.菸品販售不得陳列展示(已有至少39國施行)
3.酒吧、夜店全面禁菸(已有65國施行)
4.全面禁止加味菸
5.修改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禁止吸引20歲以下民眾使用之指定菸品
6.加熱菸載具比照菸品容器印製警示圖文,販售場所需有警示標誌
7.除非取得藥品認證,禁止戒菸、減少菸草危害之產品宣傳
8.取消免稅菸
9.禁止菸商具名贊助並加重違法罰鍰
10.依FCTC,明文禁止菸商干擾菸害防制政策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0.11.04

台灣拒菸聯盟

加入時間: 2020.11.04
725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對抗菸癮 快樂戒菸四招 抽獎行動

2024-04-19
瀏覽:
538
推:
0
回應:
0

不在公共場所吸菸害別人,在家吸菸為何也不行?

2024-04-12
瀏覽:
3,436
推:
14
回應:
0

陳漢典現身法務部 戒菸就贏總動員

2024-04-10
瀏覽:
2,610
推:
0
回應:
0

警專成立「菸害防制推廣社 」同儕互助戒菸有方法

2024-04-08
瀏覽:
4,305
推:
66
回應:
1

研究:中年提早記憶減退 恐和幼年吸二手菸有關

2024-04-04
瀏覽:
4,039
推:
9
回應:
0

兒童清明連續假期 快尋找漢典拍照分享抽好禮

2024-04-02
瀏覽:
3,782
推:
27
回應:
0

北市衛生局戒菸就贏 立促1000市民報名戒菸

2024-03-28
瀏覽:
3,114
推:
11
回應:
0

94要客訴節目:菸商公然違法 向年輕人宣傳加熱菸

2024-03-27
瀏覽:
4,014
推:
6
回應:
0

加拿大「每根」紙菸都要印警語 就是要勸你戒菸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