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專訪:沒有血緣關係 仍給予最多的愛
OS:孩子們開心地在前院玩耍,不過,並不是每個小朋友一出生就有「家」,這些孩子透過社福機構交由寄養家庭暫時照顧,給予孩子們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stand:記者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宜蘭市家扶中心,這裡是許多孩子暫時的歸宿,也是他們與寄養爸媽的相遇的開始。這些寄養爸媽透過短暫的照顧,提供孩子教育與生活起居。
Bite:寄養家庭其實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了,因為我朋友就是在這個領域裡面已經待了快三十年了。可是當時我孩子還小,是一直到我孩子唸高中,然後就開始漸漸一個一個要到,要出外去念大學,我才領悟到說完蛋了他們都出去了,剩下我一個人,因為我先生是長期都在外地上班,所以說完了,剩下我一個人,我是不是要找個人來作伴。
OS:美英阿姨成為寄養家庭已經十年了,總共寄養三位孩子,目前則有兩位小男孩與美英阿姨一家一起生活著。
Bite:第三個的這個小男孩,他是被家暴,雖然我跟他大概一二十天的相處,可是他很多的行為,他很多表現出來的行為,就讓你很感慨,他到底之前發生了什麼
OS:截至2020年底為止,台灣有超過三千名兒少需要暫時安置,但可媒合的寄養家庭僅約一千七百戶。
除了寄養家庭數量不足外,多數孩子的寄養年限為兩年。
OS:寄養家庭照顧完成後,孩子只能等待原生家庭接回或社會局另做安排。
OS:目前台灣的寄養制度較偏重短期照顧,缺乏長期且穩定的機制,導致部分孩子在不只一個環境長大,除了孩子無法穩定生活,更讓寄養家庭陷入「陪伴卻不能留下」的兩難。
資料來源:衛福部社家署
OS:寄養家庭往往肩負重大照顧責任,卻只是暫時的守護者,他們必須在孩子熟悉後學會放手。如何在情感與制度之間取得平衡,是台灣目前仍待解決的難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